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物质供应也越来越丰富,但面对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咽不下饭的小儿却依然很多;与20年前相比,现在的小儿厌食发病原因已经很不一样,今天来分享一例因情志因素诱发的小儿厌食,顺便带大家复习一下厌食的病因和防治,内容较多,将分三期与大家分享。

一、病例分享

郭某,男,2岁半,纳食不佳1月余,患儿1月余前玩滑滑车受惊后出现纳食不佳,喝奶多,大便正常,小便偏黄,多汗,睡觉不安,不喜与人玩耍,胆小,偏内向;西医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中医望诊双侧太阳穴处“青筋”明显,舌红,苔薄,左脉弦,右脉滑。

辨证:心胆气虚,脾虚肝郁;

处方:逍遥散加减,具体用药如下,

醋柴胡9g生白芍9g白茯苓10g炒白术10g

太子参15g炒枣仁15g淡竹叶6g炒枳壳6g

炒陈皮6g炙甘草6g炒麦芽10g焦山楂10g

琥珀粉3g(冲服)钩藤6g(后下)

7付,水煎服,每日一付,分2-3次,温服,并嘱睡前、饭前不喝奶,注意沟通,增加社交。

复诊:服药后食欲增加,汗出减少,睡眠安稳,性格明显较前开朗,守方继服7剂调理善后。

按:小儿厌食症是排除全身性和消化道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有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消失、拒食等表现的常见病,严重者导致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缺乏,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中医多从调理脾胃入手进行治疗。

该患儿为厌食早期阶段,准确的说属于“偏食”,但若不及时调治,容易继续加重,发展为厌食甚或拒食。患儿有明确受惊史,望其神态,胆小而内向,观其面色,太阳穴处“青筋”明显,察其舌,舌红而苔薄;问其症,汗出多而眠不安,切其脉,左脉弦而右脉滑;《医宗金鉴》记载:“太阳青惊入耳恶,印堂青色惊泻缠,风气青惊紫吐逆,两眉青吉红热烦。”太阳穴、印堂穴、风池气池(指上下眼睑)发青主惊,汗为心之外液,舌为心之外候,汗多、眠不安、舌红为心经郁热,苔薄为脾虚,左脉弦为气机郁闭之象;结合病史,平素心胆气虚之体质,受惊以后心神不安,气机内敛,横克脾土,故厌食、偏食,气郁化热,灼津伤阴,故多汗、眠不安,核心病机为肝郁脾虚,兼有心经虚火,故用逍遥散疏肝健脾,佐以枣仁补养肝体、宁心安神,钩藤平肝定惊,琥珀粉镇惊安神、淡竹叶清心利尿,诸药合用,以达疏肝健脾、宁心安神之功。下一期我们来聊一聊导致小儿厌食的常见原因有哪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aguaa.com/mngjc/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