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与咸的终极之问世上第一个粽子到底啥馅的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九龙 人们总是在纠结吃咸粽还是吃甜粽,其实,古人一开始并不存在这种“选择困难症”,因为那时的粽子只有原味白粽一种,什么馅料都不添加。 史料记载,晋朝之前,世上只有白粽。所谓的地域差异是,北方的粽子是用菰叶包裹黍米,而在南方,人们则将黍米装填于竹筒内,称为筒粽。魏晋时期,筒粽逐渐消失,而包裹黍米的叶片拓展为芭蕉叶、荷叶等,再后来则多用箬叶、芦苇叶。 到了唐朝,糯米逐渐取代黍米,粽子的口感更加细腻软糯。同时,人们将白粽做成各种形状,花样繁多、造型精致,有九子粽、百索粽、庾家粽子、粉团粽子等,纯糯米的粽子摇身一变成了花样面点,颜值大大提升。所谓九子粽,就是用彩线将九个粽子扎在一起,唐玄宗曾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先”的诗句,可见其风靡程度。 到了南宋,人们开始在白粽上淋以蜜糖食用,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里,就有裹蒸粽子、栗粽、金挺裹蒸菱粽、糖蜜韵果巧粽等记载。这种升级版的白粽被称为蜜淋粽子,与宋朝蔗糖产业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清朝的白粽又出现了新品种,被称为“竹叶粽”。竹叶粽用竹叶包裹白糯米制成,这种白粽兼有竹叶清香,又含有竹之雅韵,颇符合当代健康饮食的标准。 咸粽最先出现于南北朝,当时人们开始在米中掺入禽兽肉,包裹成“杂粽”,作为往来馈赠的礼品,这是肉粽的最初形态。到了宋元时期,出现了蛋黄粽、猪肉粽等。清朝,因食用火腿之风日渐兴盛,又出现了火腿粽子。 在当代,南方地区的咸粽更是五花八门。广西特色的“枕头粽”,加入绿豆和腊肉,巨大肥硕,味道独特。江浙一带的咸粽,以酱油腌过的猪肉为内馅,每个粽子只包一块肥肉及一块瘦肉,并无其他材料,口味肥而不腻、香糯可口,以嘉兴肉粽最为出名。广东咸粽也独具特色,不仅个头较大,用料也颇为讲究,内馅有火腿、咸肉、蛋黄、烧鸡、叉烧、烧鸭、栗子、香菇、虾子等,味道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的咸粽品种,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西南地区的人们,利用特产芭蕉和竹筒制作粽子,将调好味的糯米或香米装入竹筒中,再加入鸡肉、香肠等。傣族百姓则擅长制作香草粽子,将新鲜的青茅草烧成草灰,拌入泡好的糯米中,糯米变成黑色,具有青草的香味,再加入香料和猪肉腌制,用芦苇叶包裹,煮好后就是黑色的香草粽子。 “相爱相杀”的甜粽,大致与咸粽同时出现。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将红枣、板栗、红豆裹入粽子里,为粽子增添新的口味。到了宋朝,人们将果品入粽,称为蜜饯粽子。有些商家还将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来招揽生意,成为都市街头一景。明朝甜粽的馅料又增添了豆沙、松子、核桃等,品类趋于完善。 都说北方人爱吃甜粽,其实,现如今南方地区的甜粽也不少。江南的甜粽以苏州等地为代表,将豆沙、枣泥、猪油拌入糯米中,煮熟后的四角粽精巧美观、香甜可口。广东、福建等地的甜粽包裹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核桃等,品种让人眼花缭乱。西南地区流行风味独特的水果粽,一般将菠萝切丁放入竹筒中与糯米一起煮熟,口味香甜,又叫作“菠萝饭”,可以看作是古时筒粽发展演化的结果。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aguaa.com/mnggk/8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尼加拉瓜春季联赛,马那瓜FC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