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掌故方言和言子话
“我们四川话是全国最大的方言!”,“我们说的四川话是全国人口使用最多的母语。”我敢说90%的四川人肯定不清楚! 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般性大会宣布:从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国际母语日的确定,主要是为了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世界上目前有多种语言,其中使用96%的语言的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4%。 在拥有56个民族的中国,少数民族方言、地区方言种类丰富,其中,四川方言是最大的方言,不仅四川人、重庆人说,周边的省份、少数民族地区,如陕西、甘肃南部、宁夏、藏东、湘西、云南、湖北西部也都讲四川话,中缅、中越边境地区都是通行四川话。从人口上说,使用四川方言的人口不下3个亿。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部分方言已消失。四川话作为全国最大的方言,成都的各位亲们,只要你坚持说四川方言,你就为保护母语贡献了一份力量哦。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官方针对抗战内迁人口大量涌入,造成言语纠纷不断的情况,专门统计了在市面上流行的成都方言,配以释义,准备发给内迁来的机关学校,让大家熟悉,以免遭“烧”。 时过境迁,好几十年过去了,成都的方言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今天给大家发点近期收集的方言,望大家笑侃:史圈儿--划拳/猜拳;学(二声)度--速度(多用于口头);牛前进--犟;腾到闹不扯票--好事,爱凑热闹;打野鸦子--丢沙包;跳方--跳房子;打弹子--玩弹珠;跳像筋--跳橡皮筋;办姑姑宴/办客--过家家;利边--故意;股到--强迫;架使--使劲;舍家子--吝啬;打霍海--打哈欠;耙耳朵--三轮车;扯慌lia白--撒谎;撇火药/西撇/瓦塌--差劲;弹蹦子--脑袋有问题的;讨口子--乞丐;环是--经常;颠转--反而;相因/期头--便宜/小便宜;逮墙墙猫儿--捉迷藏;杀板儿孩--拖鞋;里扯火--不牢固;莫来头--没关系;恩儿--鹦鹉;丁丁猫儿--蜻蜓;叫鸡鸡/叫咕咕--蟋蟀;滴点儿--分量少;苍蝇屎--雀斑;老妞儿--老婆或者老年妇女;香香--护肤品;遥裤/火炮儿--内裤;风灯儿--风筝;精叫唤--大声叫;吃莽莽--吃饭;歪人--很凶、不讲理的人;倒拐子--手肘;克西特尔--膝盖;列巴骨--肋骨;屈马打黑--很黑;妖艳儿/妖精十怪--爱打扮;广耳石--乡下来的/不懂事的;纸飞飞儿--纸片;一哈--全部(但是另外的用途:“等一哈”其实是“等一等”的意思);边花儿--独眼;掰掰儿--独脚;豁花儿--兔唇;扯火闪--闪电;煞割--结束;冲天炮--直立的马尾;每盘--每次;一耳屎--一耳光;踏踏--地方;吼头--里面;进丈只吓人--场面很宏伟;切猫儿--青蛙;赖格宝--癞蛤蟆;牛黄丸--固执;冰欠--冷的意思;温嘟嘟--温热;嗲--提(例:来你帮我嗲dia一下这个口袋);豁皮/弯脚杆--农民/乡下人;登毒/拽实--壮;干纤儿--瘦;居--扎(例:老子遭蚊子居了);归意--搞定;战花儿/站灵子--爱出风头;费头子--调皮淘气;过孽/打锤/阔到身上/仗人--打架;扯经--吵架;盘海--螃蟹;游运--游泳;灭儿镜儿--墨镜;改小手--小便;改大手--大便;稀瞥/戳--不好;莫搞头--没戏;爪子/咋子--干什么;背时--活该;洗白了--什么东西用完了(人死了/钱用完了/东西吃完了);喔霍--遭了!;憋慌了--着急;造孽--可怜;疯石麻母--很疯狂;鼓丁暴涨--什么东西很满;清花亮色--很干净;胀的很/拽的很--嚣张;夹夹--皮肤表面被搓下来的很脏的黑色皮屑;抵拢倒拐--一直走再转弯;开腔--说话;棉扯棉扯的--优柔寡断;稀溜耙--东西煮的很软很烂;透怂--形容一个人很不注意形象;密到脑壳弄--形容做事专注…… 四川有方言,老成都还有言子话,“老成都言子”可谓是老成都过去的网络流行语,真实展现了城市人文风情。很多老成都人在摆龙门阵时,时不时就能脱口而出一些幽默风趣的言子,这是最能体现老成都文化特色的东西。 坟坝头赌咒———你豁鬼嗦;望平街倒拐———离屎不远;刷子掉毛——有板有眼;扁担做吹火筒——一窃不通;驼背子仰起睡——两头不落实;狗屎做鞭——闻也闻不得,舞也舞不得;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马屁股上钉掌——离蹄(题)太远;堂屋里头推车——进退两难;蚂蚁上磨盘——条条是道;和尚的脑壳——没发(法);哑巴吃黄连——说不出来的苦;看戏掉眼泪——替古人担忧;栽缝的脑壳——挡针(当真);铁匠的围腰——尽是眼(近视眼);大爷的胡子——不理;自行车下坡——不踩;老婆子打粉——不嫩(论);老婆子打呵欠——一望无牙(涯);书生打架——为笔(未必);两爷子打架——胡斗(胡豆);阎王吃胡豆——鬼炒(吵);大老爷挨屁股——冤枉;两娘母推磨——妈添(天);癞子打伞——无发(法)无天;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茅厕里捡帕子——揩(开)不得口;灵房子走路——怪屋(物);肚脐眼打屁——腰(妖)气;香香棍(烧香剩下的竹签)搭桥——难过;头上生疮、脚下流脓——坏透顶了;蛮端公丢刀——有凶;纸糊的灯笼——一戳就穿;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木匠戴枷——自作自受;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土地老汉卖房子——神(乘)不住了;耗子钻书箱——咬文嚼字;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耗子爬称钩——自称;苍蝇衔称砣——嘴硬;飞机上弹琴——高调;癞疙宝打呵欠——口气大;狗逮耗子——多管闲事;胸口上挂镜子——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猫儿哭老鼠——假慈悲;儿媳妇哭老公公——懒心无肠;老鼠子别手枪——起了打猫心肠;猫儿抓糍粑——脱不倒爪爪;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抱鸡婆打摆子——又扑又颤;青蜞蚂穿套裤——绷绷扯扯的;蚊子吃菩萨——认错了人…… 言子话既充满了四川话的特色,有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读来还能让人忍俊不禁。民俗作品活化了人们对当年成都社会场景的感知与体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aguaa.com/mngly/7061.html
- 上一篇文章: 思南文学选刊03目录
- 下一篇文章: 为什么要供养曼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