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支援中小企新措施下月实施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网志:取消强积金对冲草案明年底提交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网志:全港人口健康调查明年进行

△发展局局长黄伟纶网志:延伸海滨长廊迎合大众需要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网志:上下一心应对新一年挑战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网志:沉着应对走出逆境

△香港市建局推App助商户开网购路

△?香港入境团游客暴跌九成不少宾馆价格跌破00港元

△?香港旅游业都这样了,暴徒还在辱骂驱赶内地游客!

△杨润雄:明年9月可用修改后的通识课教材

△?调查报道

NDI操控泛暴派渗大专院校

支援中小企新措施下月实施

年1月9日

政府下月推出中小企资援组服务,并优化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BUD专项基金)和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以加强支援中小企业。

政府表示,新一轮支援中小企措施下月落实,其中协助中小企的支援小队1月1日投入服务,为中小企寻找合适的资助计划和解答申请问题,以提高对政府资助计划的认知,并鼓励中小企善用支援。

此外,优化BUD专项基金和市场推广基金获增加注资,每家企业的累计资助上限和首期拨款比率由下月0日起调高,BUD专项基金的资助地域予以扩大,有助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拓展海内外市场。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表示,企业正面对外围经济环境的挑战和经济下行压力,政府自8月公布多轮支援措施,上述举措将更有效并更灵活支援企业,开拓商机。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网志:取消强积金对冲草案明年底提交

年1月9日

最近政府公布了年的贫穷情况,引发起一些有关长者贫穷与退休保障的讨论,我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些统计数字和分析。

不论是退休保障或是贫穷,都是我加入政府前后所写传媒文章最多的议题。由于我不喜欢重复,所以通常只会点题以前所写的文章作为参照,就如坊间经常提的所谓全民退休保障,便可参照我于年3月9日刊登于明报的「『全民退休保障』所产生的含糊不清概念」一文。可能因在大学教书已有36年,而自己有清楚的政治取向,所以在讨论政策分析时,会力求中肯与平衡:一来这只是尽力但不能百分百做到,二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而基于我今天的身分,政策分析都会被视为别有动机(如粉饰太平),就如心理学导论已有讲解的perception(知觉作用/感性认识),这些批评是可预期的。

各项社会保障的覆盖率

年11月底领取各项社会保障的65岁或以上长者人数与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每月金额(元)

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

,41

10.1%

*

高额长者生活津贴

,

38.4%

3,

普通长者生活津贴

49,

3.7%

,

高龄津贴1

64,

19.8%

1,

高额伤残津贴

9,

0.7%

3,

普通伤残津贴

1,

1.6%

1,

没有领取任何社会保障

34,

5.7%

-

*综援金额视乎不同住户组合及成员需要水平而定,以领取综援的独居长者计算,平均每月为6,元。

就长者领取综援的趋势,有两点值得我们留意:

1.长者领取综援的百分率近年(年开始)逐年下降;及

.申领综援的长者个案(注)数目,自年开始逐年下降,由01年初的,宗下降至年初的14,宗。

上述趋势与人口高龄化背道而驰,很大可能是整体长者(特别是新增长者)的经济环境改善、较年长人士的就业率上升,以及于年开始推行的长者生活津贴有关。现时,长者生活津贴已是长者最主要的社会保障计划,已有,人领取,当中超过九成是领取高额长者生活津贴。

社会保障与脱贫

以独居长者平均综援每月6,元计,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亦足以脱贫(年的一人住户贫穷线为4,元)。虽然高额长者生活津贴(每月3,元)可令一名没有其他收入的独居长者的贫穷差距缩短近九成,但未足以完全脱贫。

今天高额长者生活津贴每月3,元的水平,源于年周永新教授研究团队建议(注3)的每月3,元老年金,亦即约是政府于年进行退休保障谘询时,采用不论贫富和有经济需要模拟方案的每月3,30元。年的推算是,若老年金是全民不论贫富皆可领取,每名打工仔平均要每月供薪金的4.9%(若是雇员与雇主共同供款,便是.45%),才能保持收支平衡;若水平定于足以脱贫,每人每月要供5.6%;若水平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则要9.%。当然,这些供款百分率会随日后人口高龄化而逐步上升。

后语

虽然全民式的养老金有扶贫作用,不过总支出中只有约18%(注4)是给予有经济需要的人,我亦相信坊间提出全民的养老金不是基于扶贫的理念。年年底开展的退休保障谘询工作,到年1月的施政报告已交代了结论。当中有两个退休保障改革的重要建议已经在年推行:设立高额长者生活津贴及公共年金。另一项大工程是取消对冲,即强积金与遣散费/长期服务金的抵销制度,法例草拟工作已在进行中,目标是在00年年底提交立法会。此外,今年施政报告所提改善综援的建议,亦会令扶贫工作有所改善。

1:高龄津贴(俗称生果金)的申请资格为70岁或以上。

:在综援制度中,个案是以住户作为单位,并以主要申请人资格为分类。长者个案中的住户,不一定全是长者,而领取综援的长者并不一定是居住于长者个案的住户之中。

3:周永新教授建议的老年金,是谘询文件的不论贫富方案,亦即是坊间的所谓全民退休保障的方案之一。

4:详细分析可参考政府年的《退休保障前路共建》谘询文件。

(以上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1月9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网志:全港人口健康调查明年进行

年1月9日

在刚过去的圣诞节假期,大家有否趁佳节与挚友亲朋共聚,品尝一顿(甚至多顿)丰富的聚餐?即将来临的新年和除夕夜,大家又是否已约好亲友一起倒数迎接00年的来临?

作为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我要提提大家,在欢度佳节之余,也要注意健康,切物放纵暴饮暴食!

健康城市合作计划

最近香港便参加了由彭博慈善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卫健策略一起推动的公共卫生城市的旗舰项目---健康城市合作计划,与全球70个城市携手防控非传染病如癌症、糖尿病和损伤以拯救生命。

特区政府一直致力建设健康城市,我很高兴、亦很荣幸香港能与其他多个国际城市共同努力,让市民更健康。

健康城市合作计划是支持城市实施以实证为本的有效措施,在预防非传染病和损伤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参加健康城市合作计划的城市均承诺采取14项措施的其中一项,该等措施包括加强公共卫生数据。有关计划的详情,大家可参阅相关网址。

作为对健康城市合作计划的承诺,卫生署将于明年进行新一轮全港性的人口健康调查。调查可加强政府的人口健康资料库,配合以实证为本的卫生政策、资源分配及提供各种预防性医疗服务和计划。

迈向0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

香港与许多已发展地区一样,正面对日益严峻的非传染病威胁,若不及时处理,将无可避免增加市民的死亡率、发病率和残疾数字。在年,四种主要的非传染病,即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占所有登记死亡人数的56.6%。

为应对情况,政府于年发表《迈向0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当中建议作出一篮子行动以期在05年或之前实现就非传染病订下的九个目标。该九个目标为∶

目标一∶减少市民因罹患非传染病而早逝的情况

目标二:减少酒精相关危害

目标三:减少体能活动不足

目标四:减少盐摄入量

目标五:减少吸烟

目标六:遏止市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上升

目标七:制止糖尿病及肥胖问题上升

目标八:透过药物治疗及辅导服务来预防心脏病和中风

目标九:为市民提供可负担用作治疗主要非传染病的基本设备和必需药物。本港参与健康城市合作计划所承诺进行的00年度人口健康调查,将有助监察本地非传染病防控措施的进展。

市民政府携手缔造健康生活环境

为应付多样化的非传染病及其相关的风险因素,我们须共同努力缔造一个有利健康的生活环境。事实上,预防及控制非传染病的职责并不局限于食物及卫生局、医院管理局,而需要整个政府、公私营机构、社区丶家庭,以至个人的协作。

刚于今年9月投入服务的葵青地区康健中心会透过推动个人和社区参与,鼓励市民管理自身的健康、预防疾病,降低风险因素及防治并发症。我欣悉不少曾使用服务的市民对地区康健中心的评价十分正面,并同意中心的服务,例如健康讲座、身体检查等,均有助提高他们对「治未病」和慢性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意识,这有助我们构建香港成为健康城市。

在政府致力于制定健康政策及控制危害健康因素的同时,非政府机构及社区团体,则可针对特定健康议题或个别群组推行一些健康推广活动。医护人员亦可为个别非传染病的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及医护服务,而病人亦须明白他们有照顾自己健康的责任。总而言之,市民大众都必须为此而共同努力。

活出健康新方向

为了令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得以成功推行的主要因素,卫生署开设了活出健康新方向网站,向公众及持份者提供有关非传染病防控行动的最新资讯。

为了鼓励市民多做运动,卫生署亦特别创造了「匿狮Lion」这个原本不愿做运动的反面教材,以引起市民共鸣,从而鼓励市民为健康踏出第一步,做到随时随地郁一郁,继而将体能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匿狮Lion透过不同形式鼓励市民建立活跃生活模式。

如果大家自觉在佳节期间食多了,不妨到匿狮Lion的Facebook及Instagram帐户,与匿狮Lion一齐做运动、郁一郁。

大家亦可到食卫局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及地区康健中心的网址看看更多关于基层医疗及个人健康管理资讯。希望大家从个人健康管理开始,齐心建立健康城市。

(以上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1月9日在网志表的文章)

发展局局长黄伟纶网志:延伸海滨长廊迎合大众需要

年1月9日

渠管游乐:西营盘丰物道海滨用地早前落成,设有捐山窿公园,重现昔日石梨贝的渠管游乐设施。

乐园动工:添马至会展的海滨长廊已开通,旁边工地正在兴建「童乐园」。

乐园构思:构思中的「童乐园」设有高低起伏的草坪和渠管隧道玩意,一家大小休憩之余,又可欣赏无敌海景。

上周日,我在网志介绍,石塘咀至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会展)的海滨长廊已全面贯通,成为维港两岸目前最长的海滨长廊。这次我和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吴永顺(Vincent)和港岛区海滨发展专责小组主席何文尧(Ivan),继续就海滨休憩空间的设计交流,并聆听市民和游客分享他们对海滨设施的看法和建议。

设计重视畅达性

为贯彻政府和海滨事务委员会倡议的先驳通,再优化理念,添马至会展长约米、阔约六米的海滨路段,已于10月提早开放予公众享用。余下休憩空间的建造工程则继续进行,预计01年年初全面落成启用。负责有关工程设计的建筑署高级工程策划经理孙志恒说,这段海滨相对狭窄,主要担当连接(connector)的功能,联系西面添马公园和东面会展,而设计同时重视南北方向由陆地至海滨的联系,沿途会加设多个入口,方便游人前往海滨。

「童乐园」家庭游玩空间

孙志恒说,该段长廊西面正兴建一个以童乐园(FunScape)为主题的活动区。有别于一般以硬件设备为主的儿童游乐场,童乐园藉着园境设计,高低起伏的草坪,配以渠管隧道等玩意,为儿童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旁边则设有凉亭、长椅等,可供遮荫乘凉和休息。另外,乐园内设有观景小丘,供三五知己共聚及观赏海景;连绵的绿化走廊,可让游人闲坐休息,也可作表演或艺术活动空间。多元的设计,希望让不同人士都可享受到这段海滨。

每段海滨各有特色

未来十年,维港两岸将设置超过十公里的新海滨长廊。与其采用单一的设计,我认为应配合每段长廊的地理环境和市民需要,让城市设计者有所发挥,创造具独特性的空间,达致段段有特色。以维港两岸目前最长的海滨长廊为例,4.5公里沿途上有不同的面貌,不同人士各有所好。Vincent就分享自己最喜欢设有摩天轮的一段中环海滨,因为那里提供灵活多变的活动空间,节目不时变更,为游人带来惊喜,亦令海滨更具吸引力。

Ivan则最喜欢石塘咀西区副食品批发市场至中山公园一带海滨,因为这是他与儿子经常玩乐的地方;而我最喜欢的,是今年较早时落成的西营盘丰物道海滨用地,那里有一个捐山窿公园,重现昔日石梨贝的渠管游乐设施,勾起了我的童年回忆。当时我在那里擦伤过无数次,但还是玩得不亦乐乎!

市民游客乐在其中

当天在新海滨,我们看到不少市民和游客漫步、钓鱼、野餐、拍照,其中来自捷克的游客Michal说,他很喜欢这个海滨,因为香港是一个很繁忙的城市,但咫尺间拥有幽静的海滨长廊,感觉很舒畅。另外,有市民表示,海滨长廊除了可饱览维港景色,不同的装饰和设施亦增添了其吸引力;有钓鱼常客表示,希望海滨沿途多增设相关辅助设施,便利垂钓人士;亦有市民希望沿途设有更多适合小朋友和长者的游乐区、小食亭、单车径等,吸引更多游客和市民前来。

在此,我特别感谢同事和海滨事务委员会的努力,与相关持份者紧密合作,进一步开通维港两岸的海滨长廊,让游人亲近海港,近距离享受维港两岸独有的美景。湾仔北及北角海滨城市设计研究的最后报告刚于1月发表,未来海滨长廊会继续向湾仔北及北角延伸,并引入新的元素,例如外国常见的海岸堤阶设计、海滨餐饮设施、水上运动中心等,让海滨更能迎合大众的多元需要。

(以上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1月9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网志:上下一心应对新一年挑战

年1月9日

在年,我们几代香港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从意见多元变到非此即彼、从包容差异变到互相敌视、从守纪循规变到暴力破坏。过去近00天,这个地方忽然变得如此陌生、骇人。暴徒以暴力为手段,「私了」阻碍他们犯法或持不同意见的市民、恶意滋扰商店、商场、银行以至港铁,破坏私有财产和公物。

这些历历在目的片段,使不少港人感到忧心、绝望,并因担心自身及亲友的安全,减少外出,也无消费意欲。10月份本港零售销售货量锐减两成六,是历来最大单月跌幅,11月份也好不了多少。这些情景也吓怕了境外商务或观光的旅客,即使平安夜及圣诞等传统旺季,入境人次也减少约一半。香港经济步入衰退,大批基层的打工仔首当其冲,收入减少甚至面临失业,其中餐饮服务业的失业率已升至超过6%,是逾八年来最高。本港第三季经济按年负增长.9%的其中两个百分点,便是这些暴力冲击与社会动荡因素所造成。第四季的统计数字虽然在明年初才公布,但按这几个月的情况来看,继续呈现负增长已无可避免。这也令到政府帐目15年以来首次见红,意味着在经济衰退下政府调动财政资源的灵活度会下降。

过去半年的动荡,严重打击了正在放缓的香港经济。而更大的冲击是在人心。暴徒以逆我者亡的原始暴力方式,恐吓小市民的人身安全及言论自由,透过践踏别人的自由与权利以营造虚张的声势,造成黑色恐怖,也损害了法治。法律作为解决争端的社会契约,其核心精神就是禁止恃强凌弱、以众欺寡的那套「丛林法则」,让社会走向文明理性。事实上,不管宣称有什么动机,诉诸暴力就是不应该,就是违法,这是最基本点。

还有两天,年便成为过去。今天的香港,已承受不起更多的暴力与仇恨。如果因为不满、不快,而对暴徒的横行、跋扈、甚至凶残行径视而不见,这种默许和放任才是真正毁掉香港的元凶。香港也许不是理想中那么好,但也绝不是一些人口中所描述的那么糟。困扰香港已七个月的动荡仍然持续,许多人心底里都在问,何时才能回复平静?对于00年,我们能抱有什么希望呢?

香港目前面对几个迫切的问题:暴力胁迫(包括伤人、破坏、恶意滋扰及起底等)、社会争议及经济衰退。三者有着互为影响的关系,但必须分开处理。

首先,对于暴力胁迫和破坏等行为,我们必须全力阻止。试问如果破坏能达到目的,还有谁愿意建设?或许有些人希望社会要够乱,才能累积推动社会运动的筹码。但对小市民而言,只有社会安定,才能觅得生活和发展的空间。

至于社会争议,则必须透过对话、相互理解、积极面向未来,以共谋出路。对立与咒骂只是情绪发泄,只会把香港推到风口浪尖,只能带来憎恨与绝望。

而因内外交困引致的经济衰退,更需要我们上下一心、合力应对。外围环境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地缘政治局势,仍会主导明年的外围形势。本地方面,消费及旅游等环节能否早日改善,则视乎香港内部社会局势能否尽快恢复平稳。如果企业经营环境持续困难及失业率趋升,将进一步打击疲弱的消费市道,亦会增添打工仔的生活压力。为了纾缓经济下行对中小企和市民造成的「痛感」,月份发表的财政预算案会以「撑企业、保就业、振经济、纾民困」为主调。

至于积习已久的深层次经济和社会矛盾,例如土地房屋、贫穷问题等,涉及资源分配、社会公义,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须具体并有理有节地一一细心处理。

尚幸的是,香港金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仍得以保持。银行体系、证券市场、联系汇率制度、资金自由进出等,均保持稳健和有序运作。恒生指数目前处于约8,点水平,较年初高出约3,点。今年以来,本港证券市场的新股集资额(IPO)已超过,亿元,再次全球称冠,是过去11年来的第七次,反映了香港金融市场强劲的集资能力,也为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继续提供支撑。

我们如此走过,无论带着的是恐惧、忧虑、愤怒或迷惘,在迎接00之际,我们对未来都可以选择怀抱希望。过去百多年,香港曾经历过多少风浪,每次都能克服困难、转危为机,并变得更有竞争力、更加成功。我深信,只要大家积极面对、总结经验、齐心努力,我们一定可以跨过当前的困难,香港一定可以再创高峰。

(以上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月9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网志:

沉着应对走出逆境

年1月9日

年来到尾声,回顾这风高浪急的一年,香港在满布阴霾、风云多变的外围环境下,加上《逃犯条例》修订引致的社会动荡及暴力破坏,令香港面对自回归年以来最严峻及复杂的局面,经济、社会和民生均受重创。

香港经济在去年(年)录得高于趋势的3%增长,但今年(年)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在第三季已步入衰退,全年预测收缩1.3%,为十年以来首次全年负增长。预计本港经济在00年仍会面对艰巨的考验和挑战。

本年11月访港旅客人次约60万,即每日约有88,人次访港,较去年同期暴跌56%,是自年同期以来最差。即使在刚刚过去属传统旅游旺季的圣诞节日,旅客量未有迅速改善,情况令人忧虑。

不少主要服务行业的业务收益亦录得下跌,与去年同期比较,住宿服务业(-19.1%)、零售业(-17.5%)、批发业(-1.%)和膳食服务业(-11.7%)的业务收益在今年第三季均录得双位数跌幅。

就业方面,劳工市场进一步放缓。9月至11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为3.%。但与消费及旅游相关行业(即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业合计)的失业率进一步上升至5.%,是三年以来的高位。餐饮服务业的失业率更升至6.%,为八年来高位。这些服务行业雇用大量基层市民,倘若整体经济继续转弱,劳工市场在短期内将会面对更大压力。政府会密切留意有关发展。

尽管如此,凭借香港的深厚根基、制度优势和掌握各种机遇,只要尽快终止暴乱,恢复社会秩序,香港定能重回正轨,浴火重生。

法治、人权、自由、司法独立、包容、开放及多元是香港特区的核心价值。或许香港没有西方民主的全面外貌,但事实上香港长久以来一直不折不扣地享有真正及实质的自由。

美国传统基金会(USHeritageFoundation)连续5年至今评选香港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香港的司法独立亚洲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八。

此外,香港有三间大学于《00年国际高等教育机构QS世界大学排行榜》及《00年QS亚洲大学排行榜》中跻身全球首50位及位列亚洲前十名。

香港的传统制度优势,加上基本经济实力,以及「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是香港成功所在,值得港人好好珍惜。

展望新的一年,特区政府会竭尽所能处理这场风暴,坚定不移维护法治,稳定社会,努力修补社会撕裂,让香港重回正轨。在中央政府高度关怀及全力支持下,特区政府会准确地紧守及全面贯彻「一国两制」原则,推动香港向前迈进。

两周前,行政长官到北京述职,向国家领导人汇报香港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最新情况。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均表示,中央政府充分肯定行政长官带领特区政府,在香港回归以来最严峻复杂的一年,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竭尽全力地维护社会稳定,并推出政策措施补助企业、纾解民困的努力。

特区政府现正着手筹备成立独立检讨委员会,宏观探讨整个社会事件的前因后果,同时研究和破解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制定更到位的政策。此外,监警会竭力于未来数周向行政长官提交首阶段报告。

为确保施政更贴近民心、民情、民意,政府会积极提升公众参与程度,加强与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在改善施政和听取民意方面,会变得更开放包容。

除了透过社区对话平台听取市民意见,行政长官和管治团队以不同方式接触市民,包括到访社区,以及邀请不同界别人士就政策议题及社会当前情况进行多场深度对话。司局长亦会陆续透过社交媒体与网民对话。

充满阴霾的年即将成为过去,迎来象征希望的新一年00。尽快恢复秩序,回复港人熟识的香港是广大市民梦寐以求的共同愿望。只要我们坚毅地沉着应对,社会团结,香港定会走出逆境,重拾活力,再现光芒。

(以上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1月9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打造绿色机场 试行废物征费

年1月9日

厨余回收:在至18年度,机场管理局从17家机场业务伙伴收集逾,公吨厨余,安排循环再造。

配套完善:机管局每月向参与厨余回收的商户派发胶袋,餐厅管理人员何建英认为,完善的配套设施有助厨余分类工作。

环保推手:机管局助理总经理(可持续发展)吴敏表示,机管局为回收剩食担任统筹工作,可减少商户对回收计划的抗拒。

踊跃参加:机管局去年推行自愿性都市固体废物收费试行计划,逾00个商户参与。

鼓励减废:饮食集团区域经理刘金标认为,参与自愿性都市固体废物收费试行计划有助集团提早部署废物分类,推动回收工作。

香港国际机场客运量庞大,去年超逾7,万人次,妥善处理剩余食材和废物为环保工作重点之一。

机场二号客运大楼一间潮州菜馆参加厨余回收计划,为建设绿色机场出一分力。

参与回收熟能生巧

餐厅管理人员何建英指,餐厅每日厨余至少三大袋,机场管理局每日派员收集,餐饮人员分类工作熟能生巧。

「即使是兼职员工,也清楚胶袋用途之别,其中黑色用于处理普通垃圾,红色则用于回收厨余,大家都分得很好。」

在至18年度,机管局从17家机场业务伙伴收集厨余逾,公吨,安排循环再造。参加商户获发所需胶袋和回收桶,过程轻松简便。

机场管理局助理总经理(可持续发展)吴敏指出,回收计划集简单、实用、免费于一身,机管局担任统筹,可减低商户的抗拒和阻力。

「回收商为食肆提供回收桶,每次回收厨余后都洗得乾净,再供食肆使用。厨余不是运往堆填区,而是转化为鱼粮,回归食物链,鱼类则供人食用,成为完整的系统。」

机管局同时推动剩食回收,自年起赞助食物回收及援助机构购置冷藏货车,并承担计划所涉及的营运成本,向机场岛上的业务伙伴收集剩余食材。年,该局在客运大楼建立中央储存室,以便收集更多剩余食材。

熟习征费提前准备

作为年香港环境卓越大奖公共及社区服务金奖得主,机管局去年推出多项环保措施,自愿性都市固体废物收费试行计划属其中之一,逾00租户参与。

机场禁区内一间餐厅有份参与计划,集团区域经理刘金标认为,此举有助集团提早适应都市固体废物收费模式。

「我们每月都收到模拟帐单,可从中了解垃圾量,并估算日后支出,为垃圾征费做好准备。」

他表示,许多客人在机场禁区内购买饮品,餐厅厉行废物分类后,垃圾量明显减少。

香港环境卓越大奖由环境运动委员会连同环境保护署和九个机构合办,旨在鼓励企业和机构实施环境管理。

机管局已订立目标,务求于01年年底前减少、再造或回收50%由机场产生的废物总量。

以上来源:香港政府新闻网

香港市建局推App助商户开网购路

为进一步推广嘉咸市集,市区重建局本月中推出手机应用程式“H18”(图),涵盖嘉咸市集现有的十个鲜货摊档,以及重建项目内即将投入服务的两个商户,帮助公众快速在市集中找到合适的食材、遥距领取餐厅排队筹号、分享买餸和烹饪等资讯,并增加对嘉咸市集及社区的认识。

手机应用程式以食材作标签,例如龙虾、排骨、番茄、乌头等,用户点选标签后,即可看到市集内售卖该类食材的相关摊档、烹调食谱等。用户点选摊档后,可根据程式提供的快捷路线,到店铺选购或打电话、用WhatsApp订货。

手机程式并提供嘉咸市集不同年代的图片,展示这个香港第一个露天市集的百年演变历史;另附有嘉咸市集档户的访问,让档户分享创业经历、店铺发展历程、经营心得和人情故事,还向大家介绍选购和处理蔬果、海鲜、肉类等食材的心得贴士。

香港入境团游客暴跌九成不少宾馆价格跌破00港元

香港“修例风波”持续逾半年,各行各业均受害,旅游业更是首当其冲。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黄进达1月8日在电台节目中承认,“修例风波”严重打击旅客到香港的意愿,入境团出现90%跌幅,由以往的每月00团暴跌至0团。而商务及休闲旅客同样下跌,反映旅客对到香港有担忧。

对于下月的农历春节,香港旅游业界同样不看好。黄进达指出,由于新春假期向来以内地个人游为主,所以访港旅行团在该假期间的数量一向不多。

香港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思荣表示,11月访港旅客下跌近56%,预计本月情况相当,预料下跌超过40%。他指出,香港的酒店整体收入,平均最少下跌50%,不少宾馆房间价格降至至00港元。

姚思荣指出,目前业界对农历春节持观望态度,但酒店业仍难看好。业界估计,春节后有数百间宾馆结业。

来源:看看新闻

香港旅游业都这样了,暴徒还在辱骂驱赶内地游客!

香港旅游业持续不景气,但一些黑衣暴徒仍在赶客,尤其把内地游客当成攻击目标。

据香港《东方日报》9日报道,黑衣暴徒8日在上水举行所谓的“和你shop”行动,先在上水广场及旁边的新都广场游走,其间进入一家连锁药房,包围多名正在购物的内地游客,强横要求他们离开香港,不少商户纷纷落闸。暴徒并没有因此而停手,之后转到连接上水广场与上水港铁站的天桥聚集,站在天桥两旁夹道驱赶旅客,并以“支那人”称呼内地客,叫他们赶快离开,高喊“返大陆买国货”等口号。

黑衣暴徒在上水广场外天桥聚集捣乱,其间对一名白衣男行私刑。(图源:中通社)

香港文汇网称,昔日“光复行动”令不少内地旅客极为不满的“踢箧(行李箱)”画面在上水重现,他们包围一名女子,并抢去她的购物袋,袋内的化妆品和护肤品散落一地。该女子之后跑向上水港铁站匆忙离开,暴徒又将她的物品从桥上扔到地面,并将一支她遗下的唇膏当成画笔在天桥上乱画。《东方日报》称,大批警员到场制服多名示威者,至少在商场内带走15人,混乱中有暴徒甚至企图抢警员的防暴枪。

大批警员到场制服多名示威者(图源:香港“东网”)

不少内地客对黑衣暴徒的行为表示极为不满。一度因为示威活动令商铺拉闸而被困的周小姐称,如果一早知道上水会有示威活动,她8日不会到香港购物,“现在会赶回内地,不会继续留在上水”。另一名来自深圳的旅客说,从来没有想到来香港为儿子购物会遇上针对内地人的示威,遭受不礼貌对待,“我知道香港很乱,已经有近半年没有来,这次决定来是因为觉得香港局势稍微缓和,以为会比较安全”。她直言这次的经历令她对香港印象大打折扣,未来一段时间肯定不会再去。

有舆论感慨,香港爆发“修例风波”后旅游业一落千丈,但暴徒还在赶客,完全不顾百姓的生计。据《星岛日报》9日报道,香港入境处的数据显示,1月1日至6日圣诞长假期间,访港入境约为6万人次,按年下跌近53%;内地入境团比去年同期录得近九成跌幅,部分导游、领队及司机等也因生意差而另觅散工维持生计。立法会议员姚思荣称,不少旅客因担心安全及交通问题而拒绝来港旅游,要等社会局势平静,旅游业界才有机会复苏。香港《大公报》的社评称,旅游业是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如今被暴徒摧残,影响方方面面,零售、饮食、酒店、交通等行业大受牵连。以前酒店房间一房难求,旅馆也非常火爆,如今却是“冰火两重天”。文章直言,乱港势力以“揽炒”(同归于尽之意)为目标,将香港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那些充当暴乱主力的年轻人其实是在亲手毁掉自己的未来。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叶蓝

杨润雄:明年9月可用修改后的通识课教材

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日前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访问,被问到如何处理部分通识课内容有失偏颇时,杨润雄表示将从课本、课程及「视学」三个方面去着手,并表示明年9月开学时学生们可以用上修改后的教材。

杨润雄上观新闻图

记者问:内地一些媒体报道,香港中小学的通识教育课及其教材对内地的介绍有些负面,认为香港年轻人对内地没有认同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教育局目前是否有什么应对措施?

杨润雄表示,现在正从以下三方面去着手:

第一点是课本问题。虽然现在通识教育课没有特定的教科书,但不同出版社出版了不同的课本,不少学校也在使用。今年9月,我们要求出版社把这些课本都拿过来给我们看一遍。这些教材都已经出版了,所以不能算是审批,但我们会给出一个意见,将来他们再出版,就会根据我们的意见来修改。我们的目标是在明年月反馈修改意见,这样明年9月开学时学生们可以用上修改后的教材。

届时我们会在网上公布出版社的修改情况,明确罗列出他们是否接纳并执行了修改了我们每一条修改意见,这样学校和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就能一目了然。

第二点是课程的问题。我们在课程发展委员会设立了负责通识课的小组,这个小组会研究哪些内容需要更清楚地教出来。比如「宪法是什么」「基本法是什么」「法治的意义是什么」等等。不能只是教一个简单的说法,而是详细地告诉老师应当如何去教学生。希望做完这一工作,今后教学科目的规范就会比较清晰。明年一季度,我们就会形成这样一份报告。

第三点是「视学」。我们有一个「视学」小组,他们去每个学校调研不同课程,调研课堂教学情况。前面提到的那位已经停职处理的官校老师,就是在我们「视学」时发现的。

希望做了这三个方面工作,最终通识教育课的课本和教学内容能够符合我们原先设定的方向。至于其他的赞成或反对意见,到时候怎样寻求共识推进下去,也是我们政府要考虑的另外一个问题。

调查报道

NDI操控泛暴派渗大专院校

(大公报记者施文达、李斯达、调查组)「美国国际事务民主研究所」(NDI)黑手又现形!《大公报》调查发现,获委聘处理多宗针对警方的诉讼案件的韦智达律师行,是NDI驻香港的律师代表。公开资料显示,NDI早于年潜港,年才在港注册,注册后美国联邦政府首年透过NDI策划乱港的资金已暴增二千六百多倍,而NDI的拍档,介入当地选举的「选举与政治进程联合会」(CEPPS)给予NDI逾1.3亿港元。NDI所获资金主要来自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美媒、英媒揭发USAID煽动多国叛乱,早被俄罗斯、古巴、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尔、尼加拉瓜等国驱逐出境。

韦智达律师行获委聘处理多宗针对警方的诉讼案件,韦智达同时是驻香港NDI的律师代表

韦智达律师行获委聘处理控诉警权的案件,包括疑点重重的所谓「荃湾警署强奸案」,没有警署的闭路电视摄录到申诉人在所谓的「案发日」进入荃湾警署,韦智达律师行曾发声明谴责警方抹黑女事主。9月初暴徒搞跨界别罢工,韦智达支持员工参与罢工,韦智达律师行政治立场鲜明,其背后有一名「实力」客户──NDI。

NDI两头目区选翌日窜港

英国籍的韦智达律师是韦智达律师行的唯一持有人,他年居港至今,年他接受内地媒体访问时,说对回归后的香港政府比港英政府更有信心。惟近几年,韦智达俨如泛暴派的「御用律师」,包括代表涉及年违法「占中」的前公民党员曾健昭及黄之锋;年9月为朱凯迪获撤控阻碍公众地方申请讼费;现其律师行更是与「星火同盟」并列为被捕暴徒的法律支援律师行。据公开资料显示,韦智达律师行由年3月起至今,是驻港NDI的律师行。

操控泛暴派渗大专院校

早前《大公报》独家揭发,现任NDI总裁米德伟(DerekMitchell)及NDI亚洲区主管南安德(ManpreetSinghAnand)于区议会选举的翌日窜港,并于6日在香港外国记者会大言不惭表示,NDI早于年在港,并于年至年设有办事处。翻查NDI的公开资料,至00年,NDI低调潜港未有在港注册,直至年港府将《基本法3条》草案提交立法会,NDI才浮出水面,以非政府机构在港注册。潜港做香港NDI首个马前卒的中国项目总监、韩国裔的钟庆熙ChristineChungKyungHee申报中环干德道殷桦花园的住址,正是NDI于年申报的注册办事处。

ChristineChung曾于《HongKongJournal》撰写一份香港政党发展,披露00年秋天NDI设立办事处,办了多个工作坊及研讨会给香港各大政党,NDI赞助港大法律学院、浸大、港大「比较法与公法研究中心」组研讨会、搞政党法、训练传媒报道、推荐政党中央委员参与国际研讨会,前民主党中常委陈竟明曾承认民主党参与NDI的培训工作坊。据「香港民主监察」成员LevinLaw透露,自95年以来NDI在港总共投入超过3万港元,操控本港泛暴派、渗透大专院校,资助多个所谓「研究」和「青年」项目,以渗透颠覆内地为目标。

有第二中情局称号的NDI,其公开的财务报表显示,每年获十亿港元营运资金,早期近八成资金由颠覆多国政权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拨款,近年USAID仍是资助NDI逾半收入的金主,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及美国国务院则是NDI第二及第三大水喉。年香港爆发「占中」,NDI亚洲区开支增一千七百多万港元;年区选,扰乱当地选举政制的「选举与政治进程联合会」的行政开销多达万港元,年立法会选举年,开销高达万港元;年香港行政长官选举,行政开销77万,高出年近五成。

美总统国安会指挥USAID屡借「援外」推翻当地政权

NDI最大水喉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是全球最大的官方机构,每年USAID拨出的金额占美国对外「援助金」的一半。

USAID由美国总统、国务卿、国家安全委员会指挥,配合美外交政策推行所谓对外的「援助」,实则屡被传媒,包括亲政府的美联社、纽约时报及BBC揭发假借「人权、民主及管治」援助,实则煽动暴乱,推翻当地政权,输出美国霸权。

聘拉丁美洲青年煽动古巴叛乱

《纽约时报》引述美国国家全档案馆古巴文件项目负责人PeterKornbluh,指出USAID一直以民主为幌子进行秘密行动,该机构用作中央情报局CIA行动和特工的前线,在古巴推行高科技计划。一个名为「ZunZuneo」的古巴推特项目,实则是监控当地的电子讯息;美联社报道USAID利用ZunZuneo推特,进行政治洗脑,欲策动「古巴之春」等煽动暴乱。

美参议员PatrickLeahy曾在USAID预算的参议院听证会,指控USAID的行政官RajivShah负责的部门收集派驻世界各地USAID援助人员的大量电邮,PatrickLeahy并在听证会上提出禁止USAID以推进民主名义进行情报电邮收集。

美联社一篇《美国国际开发署计划利用拉丁美洲年轻人煽动古巴叛乱》报道美国国际开发署假借推行「健康和公民」计划,以时薪5.41美聘请拉丁美洲年轻人,秘密扮作游客,从事地下工作,包括筹办防爱滋病毒的演讲,却宣扬反政府意识。

假借查旱灾派员查埃国暴乱

前USAID主席GaylSmith是奥巴马的「特别顾问」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高级主任,Smith曾将5名CIA高级调查员派往埃塞俄比亚,以调查旱灾之名,实则了解当国的暴乱。

NDI长期派人潜港笼络人脉谋颠覆内地

美国副总统彭斯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头号「经济与战略对手」,NDI作为美侵华的工具,现任的一众头目对中国有深入研究,部分未任职NDI前,已潜港读书及工作多年,建立内地及香港政界、教育界及传媒人脉。

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aguaa.com/mngjt/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