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献上一个色彩缤纷的微笑来开启新的一岁

26岁的“概括”

还记得一年半前写下的25岁的世界观

现在做点什么,30岁的时候才不会后悔?,记录下了那个25岁女孩的人生观价值观。今年再次受迪邀请,一起记录一下26岁这一年的所见所想。说实话,她在跟我说咱们可以再写一篇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杵的,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这一年没有任何成就而言,并且目前的这个状态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似乎这种不确定性让人说话都没办法那么有底气,好像这种混沌的思想就不值得分享。当然也承认是虚荣心在作祟,总觉得如果要写个类似于一年总结的东西就要有高光时刻可以分享,比如拿到了一个特别厉害的offer,比如找到了职业的方向,比如有了人生新的顿悟……不过看了迪好多文章,就发现她就是真真实实记录自己丧,记录自己痛苦难受的时候,也记录自己痛哭之后继续努力的模样。所以这一篇分享向迪学习,没有什么高光时刻,有的只是一个仍旧在寻找方向的26岁女孩混混沌沌,普普通通的一年。

至少还有好朋友啊

26岁这一年,我放弃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放弃联合国工作offer,来拉丁美洲留学的我后悔了吗?),走进了一个全新的国度(初见哥斯达黎加),学了一个以前都没听说过的专业(在联合国和平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种体验?),谈了一段无比dramatic的感情,生了一场大病(那些坏事,又何尝不是一次福),还在临近毕业之时遇上了pandemic(疫情下的哥斯达黎加留学生活)。这一年,往前走的每一步背后都充满了徘徊,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迷失了自我,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甚至对于自己的生活感到懊恼。但生活仍旧继续,不论如何,在此记录下26岁的这一年,分享给所有仍旧在寻找的女孩们。

26岁的PeerPressure

今天中午我问Yiyi王同学,

“你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过上人生赢家的生活呢?”

她说,“那你要看你对人生赢家的定义是什么。”

我想了想说,“对吼,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定义。”

“恩,说不定在很多人眼里,你已经是那个人生赢家了呢。”她又回复说。

我仔细想想也是,我拿着奖学金,满世界溜达,可能在有些人眼里,已然过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是人就是这样,当你到达了一个地方,你的那种幸福感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也很快就会过去,过去之后就开始想要新的东西。

哥伦比亚真的是我这个mangolover的天堂啊

去年的时候对于peerpressure还是一个特别淡定的态度,反而今年有好几次都感受到了比较强烈的同辈压力,可能今年毕业赶上找工作的大潮,难免会遇到一些情景让自己觉得,是不是我还不够好?前一段时间看到了盖茨基金会北京办公室放出了一个entry-level的职位,我激动了好几天,觉得可以尝试一下,于是各种改简历,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去查盖茨基金会的相关信息,然后就看到了在LinkedIn上这个职位都已经有超过位的申请者,并且我随便看了看LinkedIn上人家的履历,各种大牌公司的经历,好像职业生涯的每一步都走的特别有策略,各种技能也是积攒了很多,还有同事上司给写的reference,再看看自己的profile除了一个名字啥信息也没了。然后突然就有点慌,哎是不是我也应该好好buildup一下自己的领英啊,是不是我的职业也应该好好规划一下呢,越想压力越大。主要是觉得看简历自己就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啊,所以在这种dreamjob面前,就有点无能为力了。

不过我这种心情也是一下就过去了,睡一觉我就又信心满满了!总体来说我还是比较淡定的。这个不行再试别的嘛,多想办法多努力多去争取才是正道,做好自己应该做的,那些不受自己控制的因素就随它去吧。

26岁的人生观

#拥抱未知

其实去年拿到来哥斯达黎加读书的奖学金时我就已经兴奋的不行了。对于那种我的世界又可以开阔一些了的欣喜,对于终于有机会踏上拉美这片神秘的土地的激动,对于很多未知的迫切期待。我想,我是喜欢未知的。虽然它常常带给我痛苦,带给我自我怀疑,但是当有一条确定的路和一条未知的路放在我面前时,我还是想要义无反顾地跑到前面去看看,毕竟喜不喜欢,适不适合自己要看了才知道。

来哥斯达黎加吸了一年的氧气也是很开心的啊

这一年,我一有机会就出去溜达,从加拿大到美国,从尼加拉瓜到巴拿马,从哥伦比亚到阿根廷,从美洲的最北端再到世界的最南端。本来四月份还订了去墨西哥和古巴的计划,因为疫情就只能耐心等待看之后有什么机会了。旅行对我人生观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帮我消除偏见,为我创造更宽广一些的胸怀;时刻提醒我谦卑,让我认识自己的渺小。到加拿大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温和平等的社会,就像一个世界村一般,不管你来自哪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aguaa.com/mngjc/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