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民粹主义对民主影响的实证研究
德国强力白蚀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40113/4325865.html 内容提要:民粹主义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学界对拉美民粹主义是民主的修正还是威胁进行了大量的定性讨论,一方面民粹主义可以推动被边缘化民众的政治参与、建立广泛的政治和社会联盟、促进改革议程上关键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却会忽视少数人的权利,会损害政治机构(如政党和议会)和非选举机构(如中央银行或监察局等组织)的合法性和权力。本文基于9个拉美国家—年的数据,采用了多个随机效应模型,并在模型中加入了公民社会作为调节变量,对民粹主义和民主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粹主义执政党对民主会产生消极影响,民粹主义在野党对民主会产生积极影响,并且后者的影响大于前者。另外,公民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减弱民粹主义执政党对民主的负面影响,但对民粹主义在野党的调节作用较弱。由此可见,以不同民粹主义角色为区分,民粹主义对民主同时具有双重影响。准确把握不同民粹主义角色与民主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民粹主义的认识,还有助于正确处理民粹主义的问题。 关键词:民粹主义民主拉丁美洲政党制度 作者简介:张芯瑜,中山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民粹主义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自俄美在19世纪开创民粹主义的实践先例以来,这个“幽灵”从未在人类的历史舞台上消失。在学术界仍旧对民粹主义的概念争论不休时,大部分学者们似乎达成了共识,认为民粹主义是相对于民主的“坏东西”。于是每当一个民粹主义高潮来临时,人们便惶恐、困惑,不断反思、检讨和寻找对策。随着拉美国家民主化进程跌宕起伏,拉美民粹主义也几度兴衰。21世纪初,拉美地区上台执政的左翼或中左翼领导人及其政党几乎都被冠以“民粹主义”之名。当一些拉美左翼国家出现政治、经济衰退时,人们对民粹是个“坏东西”的认识似乎再次被印证。那么,民粹主义真的是导致拉美民主倒退的“罪魁祸首”吗?事实上,学界关于民粹主义对民主影响的评价并非铁板一块。特别是拉美地区的民粹主义,学界对其可能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双重性影响进行了大量讨论。 不同于大多数文献仅对民粹和民主的关系作单方面的评估,或者惯于通过定性研究来提供答案,本文试图以拉美国家为例,对民粹主义对拉美国家民主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为两种可能的影响结果(积极/消极)提供经验性证据。具体而言,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文;第二部分回顾现有文献,在总结民粹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后,归纳既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第三部分提出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第四部分对定量研究中所涉及变量的测量指标和数据进行说明,并进行模型设定;第五部分呈现和讨论本文的模型结果,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第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一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的提出 不同于在大部分国家“民粹主义”这个词含有一定的消极含义,自从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开启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后,“民主”就成为人类历史上被不断追求的价值和目标。19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文化氛围里,民粹主义或星星点点出现或遍地开花。民粹主义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地区的发生与蔓延都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根源,和一定遵循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路径。民粹主义兴起于各国的民主化进程,同时与民主的内涵和实现的形式相区分,并会对民主政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总体来看,学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了民粹主义和民主的关系。 (一)民粹主义兴起于民主实践 在大部分学者看来,民粹主义并非凭空产生,它兴起于民主化进程中,特别是民主转型和民主巩固的过程中。学界普遍认为,民主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危机与困境是造就民粹主义的政治条件之一。在转型的过程中,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各种社会力量得到重构,人们的身份认同和政治共识得到调整。针对民主转型的各种未能充分调整的问题,民粹主义应运而生。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通常是诱发民主转型的重要原因,而民主转型也必然会造成经济和社会格局的剧烈变化。因此,有不少学者就经济危机与民粹主义兴起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包括经济危机对民粹主义政党选举的影响,经济危机与拉美左翼民粹主义崛起的关系,经济状况与民主制度稳定性的关系等。另外,“转型”这个概念不仅仅体现为进化与发展,更意味着一种新的权力结构的诞生。新兴的政治精英很难从既有的体制内获取资源,于是诉诸体制外的人民就成为必然选择。 还有学者认为,民主巩固过程中的民主制度缺陷也是催生民粹主义兴起的重要因素。首先,代议制民主自身的局限在民主化进程中不断暴露,其中最主要的缺陷是在间接民主中拉美政治精英对民意的忽视或歪曲。在此过程中,被排斥在政治、经济体制以外的普通民众很难在代议制民主中获得政治代表性。在此背景下,民粹主义应运而生,推崇政治家与民众之间建立直接的、非制度化的联系,后者为前者提供直接的、非制度化的支持。其次,在选举政治层面,民粹主义是政治精英最容易获取选票的策略之一,而选民也极容易在选举至上主义的误导下失去理性,从而导致民粹主义的堕落。最后,在政党政治层面,随着政党的利益整合日益困难、收效甚微,政党代表性功能出现了弱化的现象。政党代表性功能的萎缩,促使社会成员转向民粹主义的替代模式。因此,有学者指出,当前西方国家的民主发展越来越具有民粹化特征。 (二)民粹主义与民主的关联和区分 如果说民主的实践为民粹主义的兴起提供了现实契机,那么民主的内涵则为民粹主义提供了理论素材。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诸如政治风格、政治策略、言论风格、意识形态、政治运动、代表方式、政治制度等,对民粹主义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但无论是何种角度,学界普遍认可,“民”和“民粹”或“大众”和“精英”是民粹主义概念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核心元素。民粹主义这种“崇拜人民”和“反对精英”的两分法逻辑,直接受益于民主概念中“人民主权”或者“人民至上”的思想。正是因为两者共享着“人民主权”“平等的政治权利”和“广泛的政治参与”等诸多理念,民粹主义拥有了统治的合法性。在民粹主义的语境下,人民是纯粹的,政治应该是人民公意的表达。有学者认为,正是这种狭隘的、偏激的、盲目的“人民至上”观念,给民粹主义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虽然民粹主义与民主在概念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学界普遍认为两者在基本特征、目标和实现形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首先,民主以自由、平等、人权为基础,是一种明确且独立的政治哲学和价值观,但民粹主义却具有“空洞化”特质,其价值追求是模糊和多变的,可与多种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相结合。其次,有学者指出,虽然说民粹主义具有反对精英、维护“人民”等特征,但其实质仍是一种精英主义,其目标是获取和维护政治权力。最后,民主的实现形式可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而民粹主义的领袖与追随者之间建立的是直接的、准私人的关系,寻求以直接民主的方式治国理政。 (三)民粹主义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民粹主义现象,人们关于民粹主义对民主影响的看法不尽相同。比如,李普塞特从阶级的角度,结合对欧洲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比较分析,对民粹主义进行了批评。但在拉美民粹主义实践中,既存在民粹主义者对“人民意志”的滥用和对传统宪政秩序的破坏,也存在对社会中被排斥群体的包容。正如拉美政治学者德拉托雷所言,拉美民粹主义是对民主制度的修正,将遭受社会不公平待遇和日常屈辱的穷人、非白色人种纳入民主政治进程。对此,卡斯·穆德和克里斯托瓦尔·罗维拉·考特瓦瑟指出,民粹主义既存在对民主的修正,也存在对民主的威胁。 从积极的方面看,民粹主义不仅是促进民主制度产生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评估民主制度的晴雨表。在现代政治发展过程中,民粹主义不仅是民主体制的监督者、批评者,还是推进民主改革的排头兵。从民众需求的维度出发,民粹主义是中下层民众对经济不安全感和被剥夺感、身份认知上的焦虑感和对后物质主义叛逆情绪的一种表达。作为对民众的回应,民粹主义者通过各种方式将被社会和政治排斥的群体纳入政治领域,努力恢复自由民主政体的承诺。因此,在一些学者看来,民粹主义具有包容性和参与性。正如有学者指出民粹主义是反自由化的,但不一定是反民主的,它代表着民主参与和平等的重建。 尽管民粹主义对民主存在以上积极影响,但在程序性民主主义者或宪政主义者的眼里,民粹主义是一种民主的病态,它会带来破坏秩序的力量,侵犯个人权利和代表性机制。此外,有学者指出民粹主义会以“人民主权”为由,破坏宪法、法制和诸多约束权力的制度。还有学者指出,民粹主义者在执政之后会作出更多的不负责的决定,其极端化倾向最终会动摇自由民主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目前已有的丰富文献从内涵和实践层面,探讨了民粹主义和民主的关系,为世界范围内的民粹主义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有助于提升我们对相关概念的甄别。但现有文献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探索的空间。第一,已有研究在界定民粹主义和民主时,常常出现“概念旅行”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概念覆盖的案例越多,越容易产生概念拉伸,由此产生模糊的、无固定内涵的概念。民粹主义和民主都是歧义颇多的概念。一些学者在界定民粹主义和民主时,往往只是将两者在不同地域、不同范畴内的定义特征简单叠加,形成两个边界模糊的概念。这样的概念不仅容易产生理解上的混乱,而且不利于实证研究的开展。那么,在同一个实证分析框架内,我们应该如何去界定民粹主义和民主的概念呢?第二,现有研究在考察民粹主义对民主的影响时,没有考虑不同国家或区域样本的背景差异性。比如,在考察西欧、拉美或东南亚地区的民粹主义对民主的影响时,没有考虑到这些地区在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性。另外,在民粹主义对民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因素去调节这种影响力的变化?也就是说,在什么情况下民粹主义会成为民主的修正,而不再是威胁?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回答以上研究问题,本文将以拉美国家为例,对民粹主义和民主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本文将阐述和分析探讨拉美民粹主义对民主影响的理论框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一)民粹主义和民主的概念 要将民粹主义和民主放在同一理论框架内分析,我们必须对两者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首先就民粹主义而言,该概念极具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这也是学界对民粹主义的理解和评价存在巨大争议的根本原因之一。民粹主义最先发生在俄国和美国,当对其讨论延伸到其他地区时,就出现了乔瓦尼·萨托里所言的“概念旅行”和“概念拉伸”问题。萨托里认为概念的本质是内涵,并且内涵决定外延。内涵也是萨托里所指的决定性属性。不同于概念的伴随性属性,决定性属性确立了概念的边界。在此基础上,萨托里提出了古典分类法,即将概念的决定性属性和伴随性属性严格区分开来,产生一个“最小定义”。为了将政治精英、政党及政治运动纳入到民粹主义的标签之下,同时将民粹主义现象与非民粹主义现象严格区分开来,本文将从政治学的范畴出发,借鉴萨托里的古典分类法来界定民粹主义。基于此,本文认为民粹主义是一种谋取或行使政府权力的政治策略,该权力来源于通过使用反建制诉求和全民公决式联系所形成的大量的、无组织的追随者的支持。在此定义下,民粹主义者是将这种政治策略作为首要手段以争取行使权力的人(虽然并非其获取支持的唯一策略)。而民粹主义政党则是利用这种政治策略,获取选票、议会席位和执政地位的政党。 考特瓦瑟指出,考察民粹主义对民主的双重影响,不仅取决于对民粹主义的理解,而且取决于民主的定义。同民粹主义的定义一样,民主在社会科学中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概念。这些争议不仅涉及“民主”的定义特征,还涉及各种“民主政体模式”和“带形容词的民主”。本文不会对这些争议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主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aguaa.com/mngjc/6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龙应台古巴可以说不到何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