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ldquo文学爆炸rdquo
文学探照灯 今日热点(点击查看)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第四届扬子江诗会在南京举行 东西长篇新作《回响》在京对谈 ...... “我像孩子一样讲话。我始终只有10岁。” ——胡利奥·科塔萨尔 傅小平/文 在拉丁美洲,提及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跳房子》。拉美“文学爆炸”四大主将之一,阿根廷作家、诗人胡利奥·科塔萨尔写于年的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二战后关于感情和观点的最为强有力的百科全书”。 “我像孩子一样讲话。我始终只有10岁。”在年的某次访谈中,科塔萨尔曾这么说。他的语言充满纠葛、缠绕、象征,就像一个喋喋不休的儿童在作品的气氛中嬉闹。《跳房子》毫无疑问是一部充满阅读挑战的巨著,它甚至包含着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一切写作技法。科塔萨尔在小说尚未开始之处提供了一份导读表,指引读者从小说的73章开始进行章节间的跳跃阅读。这种被作者称为“男性读者”的阅读方式和从第一章开始依次阅读的“女性读者”方式构成了进入小说的两种不同的路径。科塔萨尔显然更加希望自己的作品以“男性”的方式得到阅读,致使他后来无奈地向全世界的女性做公开道歉。有意思的是恰恰有个美国女子告诉科塔萨尔,正是这部《跳房子》治愈了她自己失恋的创伤,让她从意志消沉走向积极生活。 科塔萨尔和他的爱猫 小说主人公奥利维拉和这部书的读者一样,都在寻找着自我的原点。这位任性不羁的拉美知识分子,为了追求人生的真谛来到西方文明的“天堂”——巴黎,却发现自己与其格格不入,与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无法沟通。失望之余,他不得不舍弃爱情与友谊,回到“人间”——布宜诺斯艾利斯。然而,在这里他同样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他执著地寻找理想中的精神天堂,但无论巴黎,还是阿根廷,苦苦的求索,只是使他一次次跌入失望的绝境。 与奥利维拉一样,科塔萨尔有过类似的经历。这部作品所呈现的迷惘,恰恰是作者自身的迷惘,因而带有了强烈精神自传的气质。科塔萨尔年生于布鲁塞尔,4岁时被带回阿根廷,在那里度过了嗜书多思、孤僻早熟的童年和少年。年,科塔萨尔迎来了他创作生涯的转折点。他获得一项法国政府的奖学金,从此迁居巴黎。初到巴黎几年的生活,迥然不同的欧洲现实被作家看做是对自己“巨大的存在的冲击”。科塔萨尔不再一心追求营造奇异的情境、而是开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aguaa.com/mngtq/68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天鹅诗人鲁文mi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