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迟玉德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有一座信威大厦,那是A股上市公司信威集团()的总部,其门前广场国旗飘扬的旗台上,刻着四个醒目的大字:报效国家。这是一家神秘的企业,它创造了“A股史上最大借壳上市”、在民营企业中第一个发射通信卫星,其董事长王靖曾因宣称投资亿美元开掘尼加拉瓜运河被媒体称为“神秘中国商人”,去年底,它陷入一场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危机。

+

一份报道引发的跌停

年12月23日是信威的一个尴尬时刻。当日上午11点,网易财经发布了一篇题为《信威集团隐匿巨额债务神秘人套现离场》的长篇报道,午后股市一开盘,信威的股价便被跌停。综合各方信息显示,网易财经的调查小组,历时三个月,辗转柬埔寨、香港、北京和上海四地实地走访,最后才形成上述调查报告,并因此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事发后,信威集团对网易财经进行了反驳,公司宣称“(报道)大部分篇幅是胡编乱造、主观臆断的,没有经过我们当事人的证实”,并强调:“已就上述不实报道出现当日向有关部门进行了举报,并发送了律师函。”而网易财经则对信威声明同样作了报道,似乎并不害怕对方发起“反诉”。几乎是信威辩驳网易财经的同时,上交所找到了信威,并向信威集团发了问询函,要求其对网易财经的一系列“指控”做出解释。但信威集团并没有及时“解释”,而是于12月26日紧急停牌了旗下的股票和债券,一直到今天。

+

目前,信威给外界的最新消息是,“公司已协调海外客户配合履行核查,相关中介机构办理出国签证,并于近日开始执行国内访谈及海外走访访谈计划,收集相关证明材料等核查工作。”本身就充满神秘色彩的信威,再一次引起无数的好奇心。

一个神话的诞生

信威集团对自己发展的描述充满魔幻色彩,听上去就像一个神话。信威集团成立于年,原来是大唐电信的核心子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自主研发过SCDMA(大灵通)、TD-SCDMA和McWiLL三大国家和国际无线通信技术标准,曾经风光无限。后来信威在经营上出了大问题,负债高企,到年2月,其总负债已经高达7.96亿元,总资产则仅为6.8亿元,年净亏达到万元。在这种局面下,大唐电信就想甩掉这个包袱,最后找到“接盘侠”——王靖。王靖出生于年,是北京人,早年“在香港学习金融投资,在柬埔寨开金矿”。年,他在信威股东方的邀请下,通过“博纳德投资”收购了1.2亿股信威股票,其中有万股为博纳德替其代持,约占总股本的41%。从此以后,信威集团转变为一家民营企业,王靖则上位公司董事长。王靖第一天到信威上班就遇到了麻烦,门口聚集了一群愤怒的讨债者,他们吵嚷道:“房租和水电费都交不起了,信威还是早点关门走人吧。”这一场面并没有把王靖吓倒,反而成了他开启财富神话的序幕。彼时,信威集团的核心技术是McWill,这是一种与WiFi和WiMAX并列的国际宽带无线接入标准。年,王靖开始在柬埔寨推销这项技术,并很快获得一个4.6亿美元(近30亿元人民币)的大单。次年8月,信威被柬埔寨政府授予移动4G全业务牌照及运营频率,可以将技术正式落地推广。这个大单使信威集团咸鱼翻身,当年即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万元。这之后,信威集团就像开了挂一样,接连获得来自乌克兰、俄罗斯、坦桑尼亚、尼加拉瓜等国的类似大单,到年,其净利润已高达19亿元。业绩飙涨的同时,信威集团还在A股成功借壳上市。年9月,信威获得由A股壳公司“中创信测”注入的.8亿股权,交易价格为40亿元。这是当年度最大的借壳上市案,该案于次年9月完成,股票则更名为“信威集团”。上市之后,信威集团的股价一路飙涨,到年6月30日达至最高价67.95元,比借壳之前的股价增长了5倍。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测算,此时,王靖的净资产高达亿美元,是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当然,A股暴跌之后,王靖的净资产也大幅蒸发。不过,截至年11月11日,其持仓总市值仍高达亿元,被东吴证券分析师形容为“人中龙凤”。

+

托王靖的福,信威集团也一直被东吴证券、海通证券、兴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主流券商看多,在研报中纷纷给出“买入”、“增持”的评级,称其为“军工通信第一股”、“价值低估”、“潜力巨大”。前文提到的证金公司、全国社保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可能正是受此影响,才不断增持信威股票,成为前十大股东。可惜,这个一团和气的局面被网易财经给戳破了,在那份负面报道中,网易财经几乎描绘了一场“惊天骗局”。

“点石成金”的秘密

信威神话的起点是柬埔寨大单,网易财经则从这份天价大单查起。华商韬略()将网易财经的报道梳理总结如下:在那份大单中,信威集团的客户是柬埔寨信威,前者向后者销售基站和设备。从年到年,柬埔寨信威为信威集团贡献了近30亿元人民币(如无特别说明,下同)销售收入,是后者营收的大头,占比高达八九成。从某种程度上讲,柬埔寨信威的兴衰决定着信威集团的前途。然而,据网易财经调查,柬埔寨信威并不是一家有实力的电信运营商,甚至快要“破产”了。柬埔寨信威成立于年9月,于年8月获得4G全业务牌照,其品牌名为CooTel。截至年底,柬埔寨信威在柬埔寨共设立8家CooTel营业厅,其中有4家在首都金边,网易财经走访的就是这4家营业厅。据网易财经报道,这些营业厅面积也就10多平米,毫不起眼,而且门可罗雀,与当地主流电信运营商Cellcard、Smart、Metfon顾客盈门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CooTel的机型“太过时了”,就像中国的“老人机”,而当地人更爱买苹果、三星、华为等大牌手机。二是CooTel采用McWill制式,与柬埔寨其他电信运营商采用的GSM制式不兼容,这导致其手机必须机卡合一——本卡既不能应用于其他制式手机,其他电信卡也不能应用于本手机。由于这两个重大缺陷,CooTel手机基本卖不动,大部分当地人都不知道这个牌子,就是知道的也说,“从未见周围朋友使用(CooTel手机)”。一位在金边从事光缆铺设的商人更直言,“CooTel快要倒闭了。”这一结论也得到了数据方面的支持。网易财经称,柬埔寨信威年~年累计营收为1.02亿元,同期累计亏损却高达11.4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当地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的Smart,仅在年就获得15.15亿元销售收入,净利润高达3.7亿元。柬埔寨信威亏损这么严重,而且好像看不到扭亏的希望,为什么不破产清算呢,难道股东们不着急吗?带着这个疑问,网易财经又开始调查柬埔寨信威的股东,结果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秘密。网易财经称,年9月,信威集团旗下子公司重庆信威投资约30亿元设立柬埔寨信威。次年10月,重庆信威又将柬埔寨信威卖给一家叫KhovPrimsecCo.,Ltd(简称:KP)的柬埔寨公司以及3名柬埔寨自然人,其中KP持股80%。有意思的是,KP到9年才成立,其创始人KhovCHUNGTECH此前只是瑞士联合银行的一名雇员。那么,重庆信威最初的那笔近30亿元的投资是从哪儿来的呢?应该不是来自信威体系内,因为当时信威处于资不抵债状态,是大唐电信的“弃子”,而且总资产只有6.8亿元。另一个疑问则是,接手柬埔寨信威的KP公司以及另3名自然人,他们的资金又从何而来呢?对此,网易财经没有给出答案,而是描述了一个与此相关的现象——信威集团与柬埔寨信威之间的交易采取的是“买方信贷”模式。该模式分为三步:第一步,柬埔寨信威与信威集团先订立一份金额近30亿元的采购合同;第二步,信威集团用现金质押等方式,向中国的银行申请对柬埔寨信威的贷款;第三步,柬埔寨信威将从中方银行获得的贷款,作为“采购款”支付给信威集团,成为后者“海外公网业务收入”,计入全年营收。为了便于解释,网易财经将这个过程比喻为“左手倒右手的游戏”,其采访的一位熟悉“买方信贷”模式的银行从业人员则称,“本质上,这样的做法可以视为,在拿对外担保换营收。”年,王靖正是靠这种手法,让信威集团迅速“扭亏为盈”,实现了“点石成金”。

+

随后,这种模式又被作为“成功经验”,推广到俄罗斯、乌克兰、乌干达、尼加拉瓜等海外项目,从而推动信威集团的年营收屡创新高。年,信威集团的海外公网业务营收达到32.82亿元,占总营收的91.85%。在对外宣传时,信威集团将这些海外客户统一描述为“海外新兴通信运营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海外新兴通信运营商”大都处于巨额负债状态。据网易财经报道,截至年9月30日,柬埔寨信威的负债总额已经高达19.57亿元;截至年6月30日,乌干达项目运营商WiAfricaUgandaLimited及其股东JoviusLimited的负债总额约为3.7亿元;截至年3月31日,俄罗斯项目股东RusswillTel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aguaa.com/mngly/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