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同国花占芭花一样,用超常付出赢得尊重
大家好,我是小小,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老挝琅勃拉邦的香通寺的“生命之树”,以及老挝的女性。 琅勃拉邦香通寺的“生命之树” 老挝琅勃拉邦的香通寺,有一棵树。它是镶嵌在墙壁上一幅宝石画,将佛经故事展开在一棵树的枝叶之间,这棵树被人们称为生命之树。据说这棵树上记载的是佛祖释迦的往生故事,但是只有很高佛教造诣的人能够参出其中的含义。 仿佛已经很久远很久远的那个下午,我望着它,如同望着将来。 为什么被称作生命之树?树上的分叉越多,只会让一棵树越美丽的盛放,是否预示着人生的沟沟坎坎越多,只会让他的生命更丰盛? 而爱情呢,是否也是如此? 当是时,孑然一身。 到如今,形影相吊。香通寺生命树:有着美丽的故事和传说,壁画相当精致。是琅勃拉邦的名片之一了,在这棵树下生命获得了重生,所以被称为生命树。对面有个小佛殿,爬上去通过一个小孔看,看到佛像越多,说明你与佛有缘啦。 香通寺始建于年,位于琅勃拉邦半岛北端,是由赛特哈赛莱斯王(KingSetthathirath)所建的一个佛教寺庙。如同许多其他王宫一样,香通寺也位于湄公河附近,是琅勃拉邦最华丽又最具代表性的寺庙。 香通寺寺庙一端有几个小厅和舍利塔,里面有许多佛像,这其中包括一个卧佛殿,因为殿内供奉着一尊可追溯到此寺建造之初年代的卧佛。此佛曾于年在巴黎展览会上亮相,之后一直在首都万象收藏,直到年才重回琅勃拉邦。琅勃拉邦古城遭遇黑旗军(BlackFlagHaw)洗劫,其他大多数寺庙都被夷为平地,而香通寺(WatXiengThong)却幸免于难,有人说这是因为黑旗军领袖陶文驰(DeoVanTri)小时候曾在此庙学习而且把它作为洗劫琅勃拉邦古城的总部以及军队休息的地方。 年和年,香通寺寺内分别增设三藏经图书馆(TripitakaLibrary)和鼓楼(DrumTower),在建筑群的东门附近还有一幢王室的葬仪马车礼堂(RoyalFuneraryCarriageHouse),里面陈列着一辆高12米的豪华出殡仪仗马车以及许多王室成员的骨灰坛。 老挝女性,一群如占芭花般的佛性女人 琅勃拉邦的清晨,在布施中安静地结束。男人的身影随着橘色飘动进了寺庙,除了开突突车的和湄公河小船上打鱼的,很少再见到老挝男人。 我们寻找吃早饭地方的时候,看见路牙边一个粥摊,开粥摊的是几位妇女。虽然是开在淋雨的屋檐下,桌上凳子上都溅了雨水,但生意很红火。猪蹄蔬菜加上米一起熬,起锅时打上一个鸡蛋,再挤上柠檬汁,这是我们在琅勃拉邦最喜欢的早餐,每天一早就寻到这里来。在琅勃拉邦,逛早市和夜市是极受推崇的。转过几个弯看见一条小巷子的两边摆满了地摊,才知道所谓的早市就是路边的菜市场。 一眼望去除了摆满的各种各样的菜,让人惊讶的是菜摊后面几乎是清一色的妇女,甚至是女童。回想来老挝一路所见,路边叫卖的是女的,摆水果摊的是女的,开小百货店药店的是女的,开饭店旅店的是女的(连掌勺的厨师都是女的),在家纺纱织布的当然是女的……市场虽然人多且有些杂乱,不像国内的菜市场比较规整,但是你听不到国内菜市场那种嘈杂喧嚣。这里没有叫卖,只有或蹲或坐的安静等待。没有客人的时候,尽量把自己卖的水果蔬菜整理整理,摆放得好看一点。一个小女孩卖的是一种山菜,就一样儿,到她面前时,她正把菜从筐子里拿出来。另一个妇女是卖花的,坐在地上,衣服肩头的那块大补丁很扎眼。她正用青箬叶把花一层层包成塔状。 这种花在老挝的寺庙里随处可见,颜色和形状看上去像是万寿菊,是供奉用的。老挝人每户的家门口都有一个神龛,前面也供奉这种花。我在一个摊位前停下,想给摊主帮点忙,看她那样子太不方便了。只能用一只手干活,还有一只手托住怀里还在熟睡的孩子。一个布带斜挂在脖子上,孩子就靠这根带子络住。 她身边坐着个无精打采的小男孩,一看就是没睡好硬是被妈妈拉起床的。她只卖些葱果蒜头什么的。不知道她是怎样用那辆小车把这一大堆东西连同两个孩子拖到市场上来的。 这种艰辛,其实无处不在。老挝政府对个体工商户似乎充满仁爱,也许是一批女性在支撑。市场上我们看不见一个管理者,更别说城管,就是商店里也看不到营业执照或许可证之类的。政府来收税,店主只要说一声生意不好,便不再纠缠。政府懒政对这些艰难维持生活的老挝妇女来说,其实是一种福利,也是对这些担当着老挝社会主要责任的妇女的褒奖。据说,银行只贷款给女性,由此可见老挝女人用自己的超常付出赢来的社会尊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aguaa.com/mngjt/8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势所趋尼加拉瓜宣布与台断交,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