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9日,许国兴作为“全国物流行业劳动模范”第一次到北京参加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他的内心多少有些激动,这是金川人第一次走上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行的物流行业颁奖大会领奖台。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个人微不足道,我是代表金川集团公司站在这个领奖台上的!”来时的路,许国兴记得很清楚。作为宁远堡土生土长的人,他对金川怀有很深厚的感情,也是金川集团公司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曾经的“放羊娃”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物流企业产业工人。“城中村”有个小车站白家嘴是金川区一个城中村的名称。村子是上个世纪50年代金川创业者安营扎寨的“根据地”,也是金昌市“因企设市”的“第一村”。在金昌,找到许国兴工作的地方并不容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铁路轨道枢纽”,记录了世界五百强企业——金川集团的发展轨迹。它处在城市和农村交互的公路铁路网格中。沿着青青麦田边缘,进入白家嘴的村级土路,走上1公里,“白家嘴车站”突然出现在视野。年春天,许国兴参加工作的时候,在这个荒凉的小站种下的白杨树,如今已经成荫,经历26年风雨的“放羊娃”许国兴如今已是两鬓斑白。许国兴头戴一顶草帽,一身橘红色的工作服,最显眼的是一枚鲜艳的党徽和金川LOGO及数条银白色的反光条。“他就是在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奖的铁路匠人许国兴吗?”我心里有些狐疑。许国兴似乎看出点什么,“国家兴旺昌盛,我父母当初给我起名字,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他黑亮枣红的面庞上,岁月留下的皱纹纵横交错,深深地镌刻在刚毅的脸上,像一张铁路网。眸子里却透出亮晶晶的智慧之光。与许国兴交谈,感觉他笨嘴笨舌木讷,但一提到关于铁路工人和铁轨线路的事,他侃侃而谈,“话匣子”便打开了。“年我还是个放羊娃娃的时候,从金川跑到白家嘴看火车,对火车充满了好奇。哎呀,当时就觉得有朝一日当个火车司机该多好啊,哪怕当个铁路工人也行啊”。年春天,许国兴从宁远堡中学毕业后,金川公司招工,天遂人愿,他被分配到了金川公司铁路线最艰苦的岗位,工作地点距离他老家不远——火车倾翻冶炼废渣、水渣的冶炼班。许国兴参加工作的这一年,金川公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迁。年1月3日,“金驼”牌电解镍商标在甘肃省首届著名商标评选中荣获第一名。同年4月1日,刚刚创立的甘肃金川冶金股份公司万吨铜精炼工程动工兴建。金川公司在珠海、深圳、广州、厦门和海口设立“对外开放站”。这一年喜事不断,对于许国兴家庭来说,最大的喜事是,他成为了金川公司铁路养护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火车冒着蒸汽和烟雾,呼哧呼哧把矿石从山里拉出来。“孔雀石”进入冶炼熔炉之后,经过复杂的化学、物理去粗取精、去芜存菁的熔铸冶炼过程后,精华部分嬗变成镍、铜、钴有色金属和铂钯钌铑铱等金贵,废渣、废水、废弃物再由火车从冶炼厂拉出,倾倒到厂区东南10多公里的热渣场。许国兴和20多个工友的工作就是维修养护这段铁路线,保证从冶炼厂出来的火车到渣场万无一失。“那个时候风大得很,特别是渣场那个风沙口口,春天眼睛迷得睁不开,冬天最怕线路结冰。”许国兴说着就揉起了眼睛,多年艰苦环境下户外风吹日晒,他得了眼疾,见风流泪。年6月,许国兴在党旗下宣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年磨一剑”,年,对铁轨着迷的许国兴“出徒”了,岗位从“郊区”挪到了“城里”,但他还是铁运公司工务段冶炼班的线路养护工,这是许国兴意料之中的安排。“养路工”也有大作为年,金川公司的前身——永昌镍矿成立。年,金川境内有了第一块枕木和铁轨,原铁路运输分公司的前身铁道车间应运而生。年,金川公司运输部下辖铁道车间、汽车队和汽车修理三个基层单位。“年,汽车队划归汽车运输分公司。年运输部更名为铁路运输分公司,那年我刚刚30岁。”当年的少年在时光隧道一路前行。许国兴说:“我是金川铁路运输改革发展的建设者和见证人。”这绝不是虚言——他26年没有走出“工务段”这个车间级单位的大门。金川公司建厂初期,运输任务主要是从外地向金川运输生产建设材料,也包括金川人的蔬菜瓜果肉禽蛋奶。白家嘴车站是金川的铁路交通枢纽。“那时候,行车作业采用蒸汽机车调车组跟乘制手信号方式,年货运量大概是50万吨。到我参加工作的时候,火车除了倒运二矿矿石、原砂、细砂,还增加了精矿、水渣、石英石和粉煤灰。”许国兴讲起和铁路、火车有关的事总是滔滔不绝。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从行车作业由内燃机车调车组跟乘制无线调车信号方式逐步代替蒸汽机车作业方式,许国兴如数家珍。运输部有11个车站,只有4个车站才有信号楼,其余的车站都是平房。冬天取暖有的车站是电炉,有的车站是烧煤,车站两头都还有扳道房,条件非常艰苦。刚上班那会还没有劳保用品,更没有洗澡的地方。条件艰苦可想而知。年,铁运分公司对所有车站进行了扩建改造,线路工、值班员岗位数量倍增,公司为工作岗位配备了冰柜、微波炉、空调等设施,扩充了线路工休息待命室,也增添了澡堂,各岗位逐步有了劳保用品,许国兴和工友们的工作环境才“改头换面”了。清晨,第一缕晨曦从渣场映照过来的时候,铁道线上25台内燃机车呼啸在白沙窝、宁远堡、白家嘴、新站、选矿站、冶炼站、炉下站、砂石站和矿山站九个车站。“火车的汽笛一响,我就很兴奋。更多的想法是,今天我负责的那段线路一点麻搭都不能出!”“我就是一个操心命!”。许国兴的第二个“家”是白家嘴车站。那里如果不是每天有火车通过,便异常安静。年5月25日深夜,巡道工汇报龙泉线道口因为存在线路下沉,影响机车通行!已经下班回到家中的许国兴,立即打电话通知了班组的几名党员第一时间赶赴维修作业地段开始大干起来。看到枕木受损,需要更换,许国兴身先士卒,第一个拿起扁担上道挂起绳扣去和其他人肩抬重约数百斤的砼枕。在三矿清口机对道口整体道床进行破拆配合后,当天深夜完成了线路抢修工作任务,及时排除了一起线路险情,确保主流程运输生产安全。随着金川铁路装备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升,铁路运输分公司在检修工艺、自动化及计算机智能化等新技术运用方面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许国兴依然是夏天一顶草帽、冬天一身羊皮大衣,循环往复,“晨钟暮鼓”式地用脚步丈量每一寸铁路,用粗糙的手掌把脉每一条枕木的“头疼脑热”,把他对铁路的爱融入金川铁轨之中。年以来,在铁运分公司整体线路大修工程中,常规铁路交叉渡线道岔大修施工都是在线路封闭期间,铺设一组交叉渡线,要利用吊车与作业人员配合将根岔枕逐根摆放到施工现场的特定位置,这种作业方法存在线路封闭作业时间长,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集中使用人力多,并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施工进度缓慢,对铁路运输生产影响很大。为了将生产所受的影响降至最低。许国兴和段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其他养路班组长们群策群力,对整个施工方案进行全面分析调整。他们采用铁路道岔施工“整体拼装、分块吊铺”先进操作法,将全部交叉渡线分成11个大块进行分体组合吊装,这种施工方法改变了以往交渡必须进行现铺的施工方法,比起以往路局现铺施工需封闭作业40小时,现在分块吊铺仅用25小时,极大缩短了封闭作业时间,加快了施工作业进度,5组交叉渡线每组能够提前15小时开通线路,使铁路货运量增加吨左右,极大地减轻了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对运输生产的影响降至了最低限度,在金川集团公司“提质增效”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大修线路工程积累下来的成功做法,让许国兴更加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他说“只要认真钻研,专业上追求精益求精,就能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增长新知识”。年下半年以来,河白干线7-11公里区段多次出现放牧的骆驼群及羊群肆意横卧、停留铁路线的状况,对铁路物流运输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许国兴多次自驾车到河白干线对地形地貌进行查看,积极联系技术人员和管理科室解决放牧骆驼群体困扰铁道线路安全生产运输的问题,通过多次实地论证、现场观察,在7-11公里区段集中架设铁蒺藜丝围网工程,拉设围网栽坑所用的个立桩,采用渣场大坑里的废弃失效砼枕,带着人干了40多天,完成了8公里的铁蒺藜丝围网安装工作,节约资金46.8万元,消除了铁路行车重大安全隐患。选冶化厂区内的手动道岔第一连接杆调节方式过去一直很繁琐,每次调整时最少3名作业人员配合,携带调整工具多,而且调节时间长,过程复杂,影响行车运输。许国兴和渣场养路班班长孙江川共同自主创意实施的自制尖轨精确调整式转辙杆项目,使得尖轨准确度调整作业流程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减少了人力,解决了手扳道岔压力大、影响尖轨密贴度、维修拆装复杂和夜间单人无法操作等问题,为企业节约生产维修成本35万余元。“许国兴工作室”的小秘密进入“许国兴创新工作室”,笔者有点“大气都不敢出”的味道——那些小改小革成果样品就像琳琅满目的奢侈品摆在那里,生怕给人家弄坏了。在这间小小的工作室里,一件件创新成果仿佛有“生命体温”,倾注着许国兴和他的团队心血,最显眼的就是中国发明协会颁发的《铁路用复救器固定装置》,在第十三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第三届世界发明论坛荣获发明创业奖项目奖的获奖证书。班组同事石作梁说:“老许的这些创新发明,外行一般不能动,这是他的‘小秘密’。他干活很聪明,有点‘投机取巧’的味道,其实就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他的技术创新和发明成果都是‘偷懒’技巧和工具。”金川物流公司罗军说:“精益求精、严谨认真、专注敬业、推陈出新,就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老许当‘金川工匠’名副其实。而且一线职工每年推荐许国兴当劳动模范,大家都是服气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个小小的创新工作室,许国兴经常通宵达旦地“琢磨”。他在脑海里琢磨出“积砂积冰清理镐”,马上在小桌子上用铅笔绘制一张草图,找到技术人员询问,让工友们一起动手制作,在作业中反复使用,效果好就推广总结。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许国兴时时处处都在搞技术创新。工务段值班人员说,“只要晚上看见‘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灯亮着,肯定是许国兴在‘捣鼓事’”。他“捣鼓”出的“60#型轨距杆专用扳手”“手工木栓式砼枕螺栓取出器”让大家干活“很顺手”,“便携式钢轨翻动器”“自制液压起钉起道器”让线路工干活很省力,他的创新成果《铁路交叉渡线施工操作法》《轨枕间距器的研制与应用》一摆上台面,就让专业技术人员啧啧称赞。白家嘴站从年前的8股道扩建到现在的12股道,铁路里长从年的90公里延伸到现在的公里,辐射面积扩大到河西和三厂区等多个地方。正是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给许国兴开展技术创新搭建了平台。从实践中来,在理论中验证,许国兴浑身有了使不完的劲儿。他和班组职工一起参与技术创新、创造发明,突出一个“小”字,突出实际运用效果,实际上就是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他给青年职工传授技艺,细心指导他们在铁路维修现场查找每一个疑惑。在干中学、学中干,使这些刚刚从部队转业从事养路作业的一个个年轻的养路“门外汉”很快成为了“行家里手”。他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所带徒弟成伟、戴杰、刘乐乐等人成为班组的领工员和工务段的技能骨干。这些年,许国兴获得集团公司先进操作法、技术革新成果、优秀成果奖不胜枚举。年,由他主导的《铁路用复救器固定装置》获得“第十三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第三届世界发明论坛荣获发明创业奖项目奖”。许国兴多次荣获“金川集团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金川工匠”“甘肃省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截止目前,他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发明专利9项。曾经面临难题不解决绝不罢手的新手,成为现在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线桥工技师,他走过了一条充满坎坷与挑战、又充满战胜与喜悦的道路,实现了工人到工匠的梯进。年8月,许国兴事迹刊登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在行业内部和省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金川爱迪生”“新时代铁匠人”。许国兴,就是金川铁路线上的一枚“道钉”,牢牢地嵌入铁路运输线,同工友们一起撑起金川物流发展的平台。

来源丨镍都报文图丨张新元

编辑丨贾建锋靳川审核丨高嘉蔓

监制丨陶维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aguaa.com/mngjt/7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