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好 http://www.zggylt.com/
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The4thWestLakeInternationalDocumentaryFestival(简称“IDF”)是由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国际专业纪录片盛会,是集纪录片推优、提案、展播、论坛于一体的高品质人文艺术平台,于年10月17日-19日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持续进行“我·纪录·事实”的探讨与溯源,以“探索纪录本体、树立青年实验、高举人民之心、打造东方品质”为宗旨,围绕“生·活Life,Lives”的主题展开对纪录片的多元观察与展望。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澎湃新闻·眼光编者按:私领域影像的重新组合,一部自发记录的家族史,在异乡逐渐老去的舞女,一个女性怀着对爱情的热望向父权制猛烈冲击……这是我们在第四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上看到的女性主义纪实群像。在女性主义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浪潮时,纪录片能够呈现的景观是什么?我们在谈论纪录片里的女性主义时,又在聊些什么呢?澎湃新闻·眼光栏目邀请了资深影评人张献民和苏七七两位嘉宾,一起来聊聊纪录片里的女性议题。眼光:两位老师都参与了本次IDF的选片环节,苏七七老师参与了初选,张献民老师参与了复审。能不能简单分享一下选片经过?苏七七:女性相关可以分成为三类:女性导演的/以女性为拍摄对象的/女性主义的。可能重合,但也有可能完全不重合,一个男性导演可能是女性主义者,拍出女性主义纪录片;也有可能一个女性导演她的观念是男性中心的,或者她拍的电影并不涉及性别议题,不应当放在女性主义纪录片中来讨论。D20单元19部纪录片,有5部是女性导演执导,另外有两部,《妮诺丝卡》和《穿过雷火》,是男性导演导演的,但主体是女性的。在展播影片中,有4部是女性导演执导的。的确占了相当比例。但我作为初选评审,并没有在初审中将女性导演乃至女性主义作为一个衡量或平衡的尺度。最终只是一个自然的数据呈现。当这个状态呈现出来,作品们可以作为一个集合出现在观众面前时,IDF也很愿意将这个角度带到更广阔的公共话语平台上,引发更多的共鸣与思考,并推动女性主义纪录片的呈现与创作。张献民:我们现在是在讨论一个结果,在表述这个结果时,必然会介绍一些过程,但这些东西不是前提。IDF的选片跟我做过的其他选片或评审工作是一样的,有些原则在公共领域里面应该永远坚持,不应该有任何偏向,比如说除了女性的话题之外,是不是要照顾一些老年题材或者儿童题材?实际上这里面没有照顾的问题,只是要求选片的人或者是评审,他们要把自己的全部都拿出来摊在桌面上,可以是他的爱恨情仇,也可以是完全知识分子的视角,几个选片人和几个评委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会出现仅仅为了平衡的考量,起码我们力争没有这样平衡的部分。IDF展播出现的这些纪录片有很强的女性主义性质,不是我们刻意的。我会认为它反映了女性制作纪录片越来越活跃,它们的产量和质量都非常可观。眼光:我们来聊聊具体的影片,《妮诺丝卡》获得了本次的年度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当时是怎么入选的?《妮诺丝卡》剧情简介五年来,导演彼得·托比恩松一直在记录圣费尔南多与尼加拉瓜小镇上的生活。原本是为描绘小镇风貌,却成为一个关于妮诺丝卡的故事,一个女人逃离了家暴的丈夫,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欧洲,为维持家庭而寻求生计。然而,为独立而奋力斗争的她,必须去面对她那充斥着中美洲大男子主义文化的过往。《妮诺丝卡》预告片纪录片《妮诺丝卡》海报苏七七:这个片子初审的时候恰好分在我那个组里,也是我在初审的时候把它给挑出来的,然后进入了张老师的复审环节。《妮诺丝卡》片子是很抓人的,它是一部很容易给人很大共情的纪录片。它是男导演拍的,但拍的是一个女性的生命旅程,把生命旅程放在社会变化的宏大背景中去展开,可以说它具有某种史诗性。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aguaa.com/mngjd/4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