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通连两大洋的ldquo高
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984145.html 余熙记者、作家、公共外交活动家 现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特邀理事、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友好协会理事、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人文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出版《余熙走向世界系列丛书》《余熙约会世界系列丛书》《好友在远方》等图书和摄影集28部。两度获得“中国新闻奖”。 地形狭长的巴拿马将中美洲与南美洲相连,巴拿马运河不仅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还是南北美洲的地理分界线。7.5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成为中美洲地区极有战略意义的国家。一条运河犹如国家命脉,亦成为世界航运业的重要航路。有着年历史的巴拿马城,如今商业大鳄云集,而在密林深处,印第安部落以原始的栖居方式感知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多元的社会结构孕育出炫目斑斓的文化生态,巴拿马的故事因此精彩。1命运之河 小时候就知道巴拿马,皆因巴拿马运河。运河连通两大海洋,重塑了世界航运和贸易的格局。对于巴拿马人民来说,运河就是母亲之河,一条在全球唱响国家高亢音符的生命之河。 1跨两大洋,迅捷通连世界初抵巴拿马当日,我便急切地告诉友人:请尽快带我看看运河。上午10点多钟,我们来到了巴拿马运河船闸的观礼台。阳光明媚,天蓝水清,极目远眺,运河的繁盛景象让人惊叹!河面上泛着天光,一条银灰色的巨蟒正与白云蓝天相衔,它蜿蜒萦绕,貌似波澜不惊,实则流速极快,朝着船闸方向伸展而来。河水的色彩也由远而近由淡灰到深灰,进而过渡成银绿色,形成浩大壮阔的五色彩带;而船闸更像一只神奇的宝瓶,张开闸口,从容地将巨流缓缓吸纳。不禁让我想起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所描绘的景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小小拖船引导远洋巨轮安全过闸 巴拿马运河陆地河段全长仅65公里,从加勒比海深水区到太平洋区域也只有82公里。运河修建在连接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巴拿马地峡最窄之处。船闸系统能够帮助远洋巨轮驶入运河,使其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穿行,从而免除绕行最南端合恩角、通行德雷克海峡不得不面对的大风大浪,更是减少了行程。在运河宽阔的水域,各类大型远洋货轮静静地等待进入船闸的指令,船尾部的旗帜昭示着国籍:中国、美国??很多船舶选择在巴拿马注册船籍悬挂巴拿马国旗,不仅方便而且税费低廉。 巨轮缓缓驶过巴拿马运河船闸,跨越两大洋。 我饶有兴趣地注视着百年历史的老船闸。入口闸门打开,船舶慢慢驶入,闸门关闭后通过注水入船闸,使得水涨船高,达到运河高度后打开出口闸门驶出。船舶吨位不同,但一般通过船闸需要几十分钟,穿行整条运河一般需要8?10个小时。相比绕行整个南美大陆这算什么呢,对于运行百年的巴拿马运河这意义是何等巨大。在机车的牵引下,货轮进入米拉弗洛雷斯船闸。白色建筑为调度室。走进运河历史博物馆,对这座人类伟大工程的建设史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2争夺开凿权,硝烟从未散却运河开凿的历史可追溯到年,巴拿马宗主国西班牙的国王卡洛斯一世颁布了开凿美洲中部运河地质勘查的诏令。欧洲地质工程人员兴冲冲地奔赴中美洲可能修建运河的地区勘测,墨西哥南部的特万特佩克地峡、哥伦比亚西北部的阿特拉托河附近、尼加拉瓜地峡和巴拿马地峡都留下了勘测者的足迹。在巴拿马运河旁的山脊上,还可以见到当年西班牙人勘测运河工地时用鹅卵石铺就的驿道。经过勘测,最佳的开凿地点被确定——巴拿马地峡将被“打开”。在西班牙美洲殖民历史中,波托韦洛交易会有着重要的作用。波托韦洛(Portobelo)位于今天运河北端河口附近,17世纪初欧洲各大商行的代理商在这里用欧洲货物换回成吨的秘鲁产白银,以及其他抢手的美洲特有货物。而运河的开通将使得大西洋到太平洋有了便捷的航路,极大缩短了欧洲到美洲的航运里程。然而,当西班牙终于决定开凿运河时,拉美爆发独立战争,打乱了整个计划。承巴拿马国家旅游部安排,我得以进入巴拿马外交部采访,同时参观这里的历史遗址。接待人员将我引至二楼尽头的一间小屋前,打开年代久远的黑色门扉的老式铁锁:“这是19世纪政府的小型会议厅,现为巴拿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房间黢黑狭长,一排排简朴的木椅面朝主席台,主席台上置有一条长桌,桌后竖立着几面不同国家的国旗。年,这间会议室里诞生了影响世界、惠及全球的重大决定:在中美洲凿建运河!正是这个决议,决定了巴拿马运河的诞生。据史料记载,会议当天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五邦宣告组成中美洲联邦共和国。他们共同向实力雄厚的美国提议:请美国承接运河开凿的重任。这次“小屋会议”后的第二年,即年6月,“拉美自由之父”西蒙·玻利瓦尔再次在这间会议室主持召开国际会议,正式决定将在中美洲开凿运河。19世纪20年代,在巴拿马外交部大楼这间会议室里,诞生了在中美洲开凿运河的决定。画像为“拉美自由之父”西蒙·玻利瓦尔。巴拿马运河将成为“一块肥肉”,谁开凿运河就意味着将获得未来的管辖权,因此开凿权之争可谓一波三折,硝烟从未消散。19世纪,巴拿马地峡的实际管辖权为大哥伦比亚(?年名为新格拉纳达,之后称哥伦比亚共和国)所有。这个年轻的国家做梦都想将运河的开凿权纳入囊中,终因实力单薄,只能面对滔滔河水徒唤奈何。年哥伦比亚与美国签署条约,将巴拿马运河开凿权及运河地区租让给美国,租期年,期满后归还哥伦比亚。但是,签了约的山姆大叔并不急于修建运河,只是琢磨如何更好地独霸运河流域。哥伦比亚眼睁睁看着美国政府不作为,无奈之际,只好把目光投向欧洲大陆另择高枝。时逢由法国主导的苏伊士运河历经10年开凿通航,欧洲资本顺理成章地把目光转移到中美洲。年,由法国控制的洋际运河工程公司组团来巴拿马考察,并与哥伦比亚政府达成了由法国承建巴拿马运河的协议。摩拳擦掌的法国洋际运河工程公司也挺争气,一口气拿出8套施工方案。巴拿马运河的正式开凿时间定于年2月。但没有料到的是,在之后19年的施工中,法国人一再遭遇“滑铁卢”,最终损失惨重铩羽而归。巴拿马运河历史博物馆就设在运河船闸办公楼的顶层,我在陈列的图片中看到了一只长腿大蚊子的特写,还有多医院接受抢救的图片。尽管迫使法国人中断工程的缘由有多种,但“蚊虫”被归结为首要原因。恶劣的自然环境,蚊子毒虫的轮番叮咬,导致黄热病、疟疾疫情暴发,患者大量死去。据统计,在运河建设中有2万名法国人和各国劳工命丧异国,最终实在无法忍受的法国人只得黯然逃离。19世纪末法国承建巴拿马运河时,黄热病、疟疾等疫情暴发,造成大批劳工死亡。恶劣的自然条件迫使法国人中断工程。图为法国派来治疗黄热病的医护人员。哥伦比亚被迫同意以万美元、低廉到近乎耻辱的价格,将运河开凿权再次转让给美国。这一时期,在美国的支持下,巴拿马爆发独立革命,年11月3日宣布独立,随后美国以0万美元拿下了运河的控制权。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派他的私人医生前往巴拿马运河工地考察,随后美国决定在运河区近平方公里范围开展大规模灭蚊运动。投资万美元,历时1年多,动用多人的“灭蚊部队”,使用吨杀虫粉、30吨硫磺、60万加仑防蚊油、个垃圾桶、个水桶、0个熏蒸点??几乎将整个运河地区变成一个无蚊区。年11月11日,巴拿马运河出现最后一例黄热病死亡病例,疟疾也得到有效控制,疫情终于被遏制。美国取得运河修建和经营的永久垄断权后,开凿工程恢复。年11月,美国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赴巴拿马视察运河工程。美国的介入使运河工程全面恢复。从年8月开工,历经近十年开凿,年10月10日,甘博亚大堤的炸药被引爆,大水漫过库莱布拉峡谷开凿的河道,巴拿马运河贯通。年8月15日,“安康号”邮轮完成首航,标志着巴拿马运河通航。在运河开凿史上共有近3万人付出生命代价,其中包括不少中国劳工。此后美国一直掌控巴拿马运河的管辖权。为争夺管辖权,巴拿马与美国之间不知发生过多少次尖锐的冲突,还曾一度断绝外交关系。直到年,运河的控制权才转交给由美国和巴拿马共同组成的联合机构——巴拿马运河委员会。20年后的年12月31日,美国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控制权正式交还给巴拿马。3突破“巴拿马极限”通航后的整整一个世纪里,巴拿马运河一直依靠两组大型船闸通行船舶。每个船闸以所在地命名:北部靠大西洋一侧的名为加通船闸(GatunLocks),出海口为加勒比海,南部靠太平洋一侧的名为佩德罗·米格尔船闸(PedroMiguelLocks)和米拉弗洛雷斯船闸(MirafloresLocks),出海口为巴拿马湾。 年,加通船闸大门正在安装。这些闸门都是在欧洲铸造,整体运到巴拿马的。 船舶从海平面被提升高度进入加通湖(海拔27米),以便在巴拿马中央山脉间的运河航道中航行,然后再通过船闸降低至海平面,从地峡另一端驶入太平洋。船闸提升或降低船舶所用的水取自加通湖,通过重力作用顺着输水系统从闸室侧壁和底部导入。闸室阶梯宽33.5米,长.8米。 年9月26日,“加通号”远洋航行拖船进行首次试航,穿越加通船闸。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 由于巴拿马运河船闸宽度的限制,世界航运业推出符合通行要求的造船标准——“巴拿马型”(Panamax),在长度、宽度、吃水指标上与运河要求匹配。然而,世界上的巨轮越来越多,超过1/3都是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还有光彩炫目的超级邮轮。这些“巨无霸”因体量过于庞大无法使用巴拿马运河。每年穿越巴拿马运河的船半数以上宽度都超过30米,船闸仅能容纳32.3米宽的船只。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艘长达英尺(约米)的船试图通过船闸,领航员站在12到15层楼高的舰桥上,两侧仅有2英尺(0.6米)空间,这将是怎样的挑战。”经验丰富的领航员、运河监事会主席米格尔·罗德里格斯(MiguelRodriguez)的话没有错,巴拿马运河,这条载满荣耀的老运河,虽然已经庆祝了百年诞辰,近年来却逐渐失去市场份额。 于是,年巴拿马举行全民公决,决定由国家投资60亿美元扩建运河。具体方案是:疏浚河道,扩宽库莱布拉峡谷(运河最窄河段,长约12.7公里),并修建一套更大的新型高科技船闸。扩建工程始于年,但工程一拖再拖,直到年6月,巴拿马运河第三套船闸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年6月26日,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竣工。中国中远远洋货轮成为通航仪式上的礼遇船只。 大号新船闸共有两组,北为清水闸(AguaClaraLocks),南为柯克丽闸(CocoliLocks),分别与原船闸相配套。新船闸的闸室阶梯宽度为55米,长米,在通行船只宽度、长度及吃水深度上均突破“巴拿马极限”。 为了满足贸易增长需求,巴拿马运河从年开始扩建,建成的新船闸有三个闸室、9个回用水箱。 年6月26日,巴拿马政府在位于大西洋一侧的新船闸举行了隆重的通航典礼。仪式上最引人瞩目的一幕是中国中远海运的“巴拿马号”货轮成为迎接新船闸的第一艘船舶,这样的礼遇对于当时尚未建交的两国来说别有深意。如今,经过巴拿马运河的货物运输约占世界贸易的5%。运河全天24小时通行,年通行量为1.3万到1.4万艘船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拿马运河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允许任何国家船只自由通行的主权国家内河。中国的远洋货轮通航量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美国军舰经常通过巴拿马运河,俄罗斯军舰也在年和年两次通过巴拿马运河完成在两大洋巡航的任务。一般大型货轮通过运河的费用都要超过10万美元,其中年迪士尼邮轮通行费高达33万美元。朋友还讲了个小逸闻:年,美国冒险家理查德·哈利伯顿(RichardHalliburton)游完整个运河,收费36美分。这当属运河史上最便宜的通行费了。2巴拿马城,三个时空相遇 首都巴拿马城位于巴拿马运河流入太平洋河口附近的半岛上。城市面临巴拿马湾,背靠安康山谷,风景如画。超过1/5的巴拿马国民居住在这座城市。巴拿马三大经济支柱的航运业、加工业和金融服务业也汇聚于此。这是一座集古、老、新三城区于一体、风貌混搭,却十分和谐并耐人寻味的世界名城。1古城遗迹,孤独的守望者巴拿马古城始建于年,由西班牙殖民者开发建造。原本是印第安人的渔村,西班牙人以“渔夫”的印第安语发音命名这座城为“巴拿马”。可惜它被海盗洗劫,现在仅遗留了不多被焚毁的建筑残骸。 年,巴拿马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受西班牙王后伊丽莎白派遣,70岁高龄的佩德罗·阿里亚斯·德阿维拉到巴拿马就职总督,他在巴拿马湾沿岸兴建了第一座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殖民者掠夺资源的中转地,同时也被海盗觊觎,成为抢掠商船之地。年1月18日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加勒比海盗亨利·摩根率重兵攻城略地,将巴拿马城抢劫一空并残暴地焚烧殆尽。 我向遗址深处走去,这里的游人很少,四处空旷寂寥,只有空气中弥漫着炙热的气息。矗立眼前的是一幢幢褐黑色、大大小小的废墟,仿佛是无声的证人正在控诉当年强盗的恶行,在荡荡西风中述说着这座古城的历史渊源。 古城有几座废墟是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梅塞德教堂、圣何塞教堂、医院、奴隶市场等,皇家法院、老市政厅勉强可见。大教堂的钟楼保存相对完整,仿佛一个孤独的守望者。作为巴拿马城历史的重要见证,这些遗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古城大教堂的塔楼矗立在一片废墟之中,仿佛一个孤独的守护者。遗址博物馆里陈列着16世纪的古城复原模型,以及史前至殖民时期的出土文物。我记录了其中一些珍贵文物,包括雕凿于15世纪用于摆放遗体供人瞻仰的石质祭坛;?年间装饰教堂内壁的马赛克残片;年居民逃离古城时带走的石砖以及石质塔基等。令我印象颇深的,是从火山灰下发掘出来的土著人的陶罐。这些陶罐为印第安人的生活器皿,大多呈圆口、三足高脚,便于盛物烧煮。陶罐的外壁绘有鱼、蝴蝶等图案。它们对研究早期巴拿马印第安人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一群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参观古城遗址博物馆。馆中展出有西班牙殖民前的石像、瓷器、陶器等文物。在陈列物中,我发现一件雕像所戴的帽子颇似中国的斗笠。“这与中国古代文明有关联吗?”我询问志愿讲解员、一位来自巴拿马大学历史系的教授。教授回答:“这种帽子在巴拿马被称为巴利雷斯(Barriles),是年从火山灰覆盖层中发掘出来的。”教授接着说,“尽管目前没有文献明确记载它的出处,但我认为它或许拥有中华古文明的基因。”“古城遗址文物中,有无与中国相关的器物?”我追问。“还真有!”教授边说边带我来到一面橱窗前,指着一只青花瓷碗:“这是1年西班牙人从菲律宾带到巴拿马的,碗底的印章款标明,它来自中国!”巴拿马城始建于年,在古城遗址博物馆广场上竖立有城市创建者、西班牙总督德阿维拉的雕像。2巍巍老城区,浓浓古风情年,为躲避海盗频繁入侵,巴拿马城居民放弃不便防御的旧城,在8公里以外的一处半岛上修建了新居住区,并沿海岸线加筑城墙,这就是如今的巴拿马老城区,也被称作殖民区。17世纪,老城区曾遭遇3次大火,后经多次重建,才逐渐繁华起来。如今,源于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美国等诸多风格的老建筑依然散发着殖民文化的气息。 年巴拿马独立,巴拿马城被确立为首都。随着年巴拿马运河开通,城市功能迅速发展,城市活力焕发。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老城区和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旅游者了解巴拿马的实景博物馆。 老城中心的独立广场和主教大教堂。巴拿马人在这里两次宣布独立:年脱离西班牙,年脱离哥伦比亚。 5月的巴拿马,正值旱雨季之交。街边树上一种黄色的花朵竞相绽放,大树宛若一把硕大无朋的伞,成为巴拿马城独特亮丽的景观。老城街道狭窄,节奏缓慢。殖民时期的建筑多带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运河时代则多为法式和美式,总统府及其他重要政府机关、主要文化设施和商场都位于老城。街头还伫立着一幢幢空心老宅,保留有特色的外墙立面,内部被拆空。原来这是当地政府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规划,正在对部分拥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整旧如旧”,以提高内部结构的现代化功能,旨在重塑老城风貌。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程公司承接了项目设计施工,老城的翻修改建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一面是整洁的街道,一面是残垣断壁。老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古建维护上“修旧如旧”。中部建筑为孔帕尼亚耶稣教堂遗址。 独立广场位于老城区的中心,广场周围有双塔高耸的大教堂,还有法国人建造运河时的指挥总部等。每逢重要节日,万众欢庆汇聚于此。靠近海滨的白色建筑是总统府,原是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总督府邸。原总督府有饲养苍鹭的传统,故有“苍鹭宫”之称。后来巴拿马首任总统承袭这一传统,只是改为饲养亚洲禽鸟白鹤,因而总统府别名为“白鹤楼”。 法兰西广场底层建有碑刻,旨在纪念为开凿运河捐躯的法国人。街道两侧带露台的民居具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情。19到20世纪初,老城建设又融入法国和美国风格,形成混搭、明丽的城市风貌。老城区还有一处国宝级文物——年建成的圣何塞“黄金”教堂,教堂的神龛用黄金制成。传说,当年获悉海盗要来抢劫的消息,神甫将整个神龛涂成黑色,并将教堂更名为“黑色教堂”。海盗来后,见神龛一片漆黑,认为不吉利,教堂因此幸免于难。为了保护黄金雕像,神龛一度以黑面示人,至今还部分保持着黑色。徜徉老城区,石块铺砌的地面还留有昔日两道长长的钢轨,那是早年有轨电车的遗迹。街上常有各式小贩行走推销小商品,他们通常是黑人,或头顶货篮,或肩背货箱,边走边吆喝。我特别喜爱逛街边的货摊,有卖蔬菜水果的,有卖衣帽鞋袜的,有卖香烟的,还有卖彩票的。摊主们淳朴善良,见到我注视他们或举起手机拍照时,总是面带微笑,热情招呼,流露出真诚、友善和愉快的表情。老城区唐人街,中国特色的招牌、楼宇展示着华人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的情景。巴拿马人口中华裔约占7%。唐人街路口老城区店铺密集,小贩沿街叫卖,街头艺人自由表达,充满活力。3现代新城,纠结在繁华与无序间今天的巴拿马城不仅是巴拿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拉美地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古城和老城之间一片簇新的区域,设有数以百计的各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现代服务业和航运机构。 老城和古城之间是新城,这里的商业大厦鳞次栉比,是全球著名的“避税港”。 从老城隔着海湾远眺,即可见新城的风貌——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一座高过一座,造型非常前卫,色彩尤为壮观。特别是那幢螺旋伸向天际的高楼,多年来一直是巴拿马城的城市地标。 在巴拿马城的老城区遥望新城,高楼林立的天际线幻化成海市蜃楼。峻拔的现代楼宇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楼顶上名闻遐迩的企业LOGO是国际化城市的标配,其中地标建筑FF塔号称是世界上造价最便宜的螺旋高层建筑。这些大楼都是由各国最具实力的投资方建造,建筑造型也是新奇特,像是奇葩建筑的集聚地。但是,公共路面却是坑坑洼洼,有些地面积满污水,路边电线杆上缠绕着密密麻麻的黑色电线。纠结在繁华与混乱之间,是我对新城的初印象。当然,新城区也不乏设施现代、环境整洁的街区,如著名的海滨大道。它蜿蜒铺陈于海岸边,不仅有褐红色的步道,更有精致的园林景观和雕塑。登高鸟瞰,一侧是湛蓝的海湾,一侧是高楼林立,中间的大道车流滚滚。本文选自年2月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aguaa.com/mngjc/6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初夏旅游攻略威海临港的这座公园,处处
- 下一篇文章: 全球税率排行榜猜猜中国排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