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芳等中国进口拉丁美洲农产品的影响因素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6108180.html中国进口拉丁美洲农产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贸易效率测算——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作者:曹芳芳1孙致陆1李先德1 作者单位: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文章刊发:曹芳芳,孙致陆,李先德.中国进口拉丁美洲农产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贸易效率测算——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世界农业,(04):13-22+52. 1引言 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与拉丁美洲多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和“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有力促进了双方的投资贸易合作。目前,“一带一路”已经延伸到拉丁美洲34国中的19国;截至年年底,中国与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拉丁美洲第二大贸易伙伴,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年,中国对拉丁美洲地区农产品进口额为.77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总进口额的31.7%。拉丁美洲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地,特别是大豆、谷物和肉类产品。 近些年来,美国一直是中国大豆、谷物和肉类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地,但受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的影响,中国从美国进口相关农产品的贸易成本上升,未来农产品进口所受冲击较大。而受国内资源和需求的约束,短期内实现这些产品的完全自给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在此背景下,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来稳定农产品进口,降低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导致的农产品进口风险,中国势必需要构建进口来源多元化的国际农产品 略体系,而作为21世纪“世界粮仓”的拉丁美洲成为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一个重要选择。拉丁美洲是中国开拓农产品市场、实现进口多元化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国资源性农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地。因此研究中国从拉丁美洲进口农产品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术界对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与拉丁美洲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特征研究。已有研究认为,十多年前中国与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南美洲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但贸易程度较低,贸易产品集中度较高;双方农产品具有明显的互补性,贸易潜力增长巨大。随着双方贸易往来增多,中拉农产品贸易总量逐年增加、贸易占比不断提高,但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市场集中度和产品集中度高。二是中国和拉丁美洲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在已有研究中,主要采取引力模型、扩展引力模型或者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onstantMarketShareModel)来探究相关影响因素。部分学者认为,国家价格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尤其是自由贸易区)、人均GDP、土地资源禀赋等因素都显著促进了中国与拉丁美洲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也有学者认为经济规模相对差异、贸易品种对中拉农产品贸易额具有重要影响。最近研究表明,双方的需求变化是影响双方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则不利于进出口贸易增长。三是双方农产品贸易潜力和互补性研究。从整体上看,中拉双方农产品贸易具有明显互补性特征,优势农产品贸易潜力巨大。从国别看,中拉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具有不同的潜力空间,中国向拉丁美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更具潜力。从品种上看,拉丁美洲在大豆、高粱等少数产品上替代美国的潜力有限,而在食品、水产等产品上潜力较大,在水果、蔬菜、猪肉等产品上潜力巨大。 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来看,除传统的影响因素外,市场化程度可能会影响农产品贸易,而经济自由度是衡量贸易国市场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涵盖了贸易、投资、金融、产权等多方面的自由化,已有诸多研究证实经济自由度是影响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因素,但已有研究中的经济自由度也仅仅作为一个综合指标进行研究,较少有文献探讨经济自由度的不同维度对农业贸易的影响。 综上所述,国内对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农产品贸易研究不断增加,相关学者也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但相关研究存在不足。 ,已有研究方法主要基于引力模型及扩展的引力模型,缺乏利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探究中拉农产品贸易非效率的影响因素。相比引力模型,引入时变因素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这是因为随机前沿模型利用生产函数来构造生产前沿面,将不可观测的贸易阻力作为摩擦因素放入贸易非效率项中,可进一步定量分析贸易阻力问题,深入探究贸易非效率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准确可靠地估算贸易效率。第二,已有研究较少从经济自由度的不同维度考察对中拉农产品进口贸易效率的影响。而经济自由度涵盖了出口国贸易、投资、金融、产权和政府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维度指标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可能存在异质性,而现有研究对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aguaa.com/mngjc/6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