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书的样子最帅
我是泽泽,今年九岁了,在我不到一周岁时,我不读书但喜欢撕书!总撕书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后来我聪明的老妈只允许我撕纸,给我买撕不坏还能水洗的布书,我婴儿时期对动物、水果等等认知都来自布书。 后来到我幼儿时期,每天晚间爸爸妈妈给我讲睡前故事,那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妈妈经常领我到绘本馆,新华书店“蹭书”看…… 爸妈不忍心将一面墙“奉献”给电视,他们认为完全可以将“电视背景墙”奉献给我,于是乎我们家没有客厅,只有书房,他们认为不管你居住面积多大,哪怕只有容身之地,那么也一定要将采光最好的一隅做个小小的读书角…… 在我上小学二年级时身边有好多同学可以独立看懂纯文字的书了,但我依然钟情于绘本,我的爸妈大概是受到《安的种子》启发,他们没有逼迫我看纯文字的书,只是当我对某本纯文字的书。特感兴趣自己又不喜欢独立阅读时,妈妈就做睡前故事读给我听……我喜欢科普绘本,爱不释手,“凯迪克”金奖绘本也是我的大爱,我的书柜里收藏了三分之一“凯迪克”金奖绘本…… 我读过的书,或者是我喜欢的书,我愿意和爸爸妈妈“分享”,我现在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虽然从未写过也不懂“读后感”,但妈妈说每次和他们“分享”的就是“读后感”。妈妈把我们读过的特别喜欢的书都“整理”出来…… 土生土长的《安的种子》讲述了一个看似简单但却极富哲理的一个小故事:老师父将珍贵的千年莲花种子,分给本,静,安三位小和尚。急功近利的本违反大自然的规律,拿到种子忽略冬季迫切的在寒风中,将种子种在雪地里……“温室里养花”的静,查书籍,精选“金花盆”,在最温暖的房间里已发芽的种子,活生生的被静用“金罩子”罩住,缺少阳光和氧气的小幼苗没几天就枯萎了……只有“当一天和尚就撞好一天钟”的安,每天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直到春天到来时,才将种子种在池塘的一角“静待花开”。 泽泽读过这个小故事后明白做事要认真思考,不焦不躁……泽妈觉得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今天,每个成年人,尤其为人父母者,都应该认真的读一读《安的种子》,在我们得到珍贵的千年莲花种子时,我们需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像安一样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胸前在“等待”中“静待花开”…… 泽泽讲述《安的种子》 《雨龙》的故事讲的是穷苦孩子——阿宝,拣到一个红宝珠,他用神奇的红宝珠,帮助米缸空了的老乡将米缸填满,乡亲们缺钱时,他用红宝珠变出钱……(红宝珠似乎有马良的“神笔”,还有“打火匣”及“阿拉丁神灯”的功能)但奇怪的是自从阿宝捡到这颗红宝珠后,天空再也没有下过一滴雨,大地干涸、庄稼枯死,愁坏了乡亲们。一天晚上,阿宝梦到一条雨龙在空中喷雨,醒来后,他决定动身去寻找这条雨龙。一路上,阿宝帮助了蛇、梅花鹿、鲤鱼和山鹰,每个动物都送阿宝一样礼物,并提醒他要当心贪婪的红鬼妖怪。(泽泽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这四个动物都知道有红鬼妖怪的存在,而阿宝不知道)当阿宝遇到红鬼,并从红鬼口中知道了自己手中的红宝珠叫龙珠时,为了保护龙珠不被红鬼夺去,找到雨龙,阿宝吞下了龙珠。最后,在动物朋友们赠送的礼物的帮助下,善良的孩子阿宝变成了一条会下雨的龙,把甘露洒向了人间。 故事对于泽泽来讲属于简单易懂的,泽妈给泽泽选这本书时,真正的目的就是想让泽泽最直观的了解一下“中国画”,看看什么是“水墨丹青”,作者李健本身就是国画科班出身,他创作三个系列“故事中国”图画书,浓浓的“中国风”,大家可以搜一下,有《紫禁城》,《兵马俑》,《小悟空》,《长城》,《敦煌莫高窟》,《孔子》,《羊姑娘》,《白马与神图》等等…… 泽泽讲述《雨龙》 “龙版网”赠送过三本8开超大、质量超好的精装绘本,当时泽泽一晚间就读完了,非常喜欢! 《卓玛的新鞋子》讲述的是女孩卓玛穿着新鞋子,在新年时和洛桑还有牦牛去拜年,途经小河时,不小心将一只新鞋子掉到河里,最后被一个衣衫破烂的小女孩拣到穿在脚上,善良的卓玛看到女孩的情况,将脚上另一只鞋脱下来,送给小女孩……故事对于泽泽来讲比较容易懂,插图完全是藏族风,泽泽看到藏族同胞的服饰,觉得很是新奇…… 泽泽讲述《卓玛的新鞋子》 和安娜姑妈还有一只名叫“大猫”的胖猫咪,一起生活叫弗里德里克的女孩儿,她因为一头石榴汁一样深红色的头发,生活中遭遇小伙伴们的嘲笑和戏弄。在校园里成绩全优的弗里德里克依然是同学们嘲笑的对象,开始老师惩罚嘲笑弗里德里克的同学,可依然解决不了问题,最后校长让老师视而不见!(这是不是也应该算校园欺凌)善良的邮递员妻子可怜弗里德里克,邮递员布鲁诺为了不让同学们欺负弗里德里克除了上下学接送她,也无计可施…… 善良的弗里德里克的红头发,虽然被同学们嘲笑,但是,是有魔法的!她被欺负时,除了有一次不确定会不会被同学们扔到河里,丢掉性命,她才使用一次,N次被欺负和嘲笑她从不用她的魔法头发“以牙还牙”怼回去! 某天她发现父亲留下的一封信,还有家中安娜姑妈经常看也看不懂的红皮书和那封信有直接联系,后来他们破解了红皮书的密码,他们通过“飞行”远离被人嘲笑的地方……去了有点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园”…… 相信好多人都看到过,维尼拿着蜜糖罐吃蜜糖的卡通经典造型……泽妈不惜“重金”,花了28.4元,给泽泽买了这本《寻找维尼》,就想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个叫“维尼”的熊,真实的存在过!一战时期,加拿大一名叫哈里.科尔伯恩的兽医,在志愿参军前往战场时,火车在一个叫“白河”的地方停下,遇见一位设陷阱猎杀小熊崽母亲的猎人,哈里在当时花了二十块不菲的价格,把失去妈妈的小熊买下来。背井离乡的哈里,以家乡“温尼伯”的名字为小熊命名,简称“维尼”。哈里从白河火车站带着维尼一路来到加拿大士兵驻扎在瓦尔卡地亚绿色的田野上,又带着维尼横跨大西洋来到英国……维尼已经长大了,冬天战斗命令下达时,兽医哈里要坐船去法国照顾战马,为了维尼的安全,哈里把维尼送到了“伦敦动物园。”深情的说道“即使我们分开了,我也会永远爱你,你永远都是我的小熊。”当读到这里时,泽泽眼圈红了,问泽妈,维尼会不会被动物园里的老虎吃了,会不会饿死……因为在没读这本书前,泽妈没“百度”过关于维尼的事情,也不知道最终结局是什么,更不知道哈里的情况,但那一刻泽妈的第一反应是:虽然绘本中看不到关于一战的残酷,但教科书记载死亡人数一千多万,受伤人数两千多万,三千万的伤亡人数里面会不会有哈里,泽妈顿时觉得紧张起来,再往后看,哈里去“伦敦动物园”看望维尼时,她过的开心极了,在那里她得到了照顾,得到了爱,战争结束后哈里回到了温尼伯继续生活,娶妻生子……而这个真实的故事,最后被哈里的曾外孙女创作了《寻找维尼》这部作品…… 《这不是我的帽子》是在读书日打折期间为了凑单而买,当初有那么一丝犹豫,这绘本适合3~6岁,而买这本书时,再过几个月泽泽就满七周岁了,最终还是剁手买下了加封面封底共计20张纸20多块人民币的这黑色系绘本。这应该是泽妈和泽泽看过的文字类似于“无字书”,插画最简单的绘本,小鱼偷帽子自言自语的过程,极其像泽泽偷翻冰箱找吃的情形……还像一个特别小的不懂“偷”和“拿”慨念,看到喜欢的东西据为己有的孩子。结局是我最喜欢的!让人有天马行空般的遐想。泽泽有两种“结局”。第一种泽泽认为偷了帽子的小鱼长大了,变成了戴着小帽子的大鱼,第二种大鱼把小鱼吃了,把帽子夺回来!全书插画就围绕最后那三张图片变化…… 《阿莫的生病日》当你只读第一页文字时,很难想象下面映入你眼帘,这个穿着类似于中国“病号服”睡衣,瘦骨嶙峋步入中老年人行列的人会是阿莫!因为第一页文字里有说“他摆摆腿,下床来,脱下睡衣,换上熨得笔挺的制服。”泽妈想像阿莫很有可能是个可爱的男孩,最多是个穿着笔挺制服的青壮年……这本书从头到尾唯一的人类真就是第一页图中的样子,所以他是实实在在享受“慢”生活的动物园管理员——阿莫。 即使阿莫有条不紊的享受“慢”生活,但是在工作时阿莫也是很忙碌的,不管多么忙碌他总要“挤”出时间,去看望他的动物朋友…… 有一天阿莫生病了,习惯了阿莫陪伴和照顾的动物们,一天没有见到阿莫,晚间它们齐齐的来到阿莫家,探望生病的阿莫……平时阿莫怎么照顾动物的,动物就怎么照顾阿莫……温暖到爆棚!那一刻人与动物相处的是那么和谐…… 《狮子和老鼠》是因为泽爸妈谈到“无字书”时泽泽诧异,泽泽认为书就应该有文字,没有文字就不是书!泽妈给泽泽打个最通俗的比方,就是每页都像你们“看图写话”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都是图画……原则上无字书读者人群适合0~99岁,但泽妈觉得真正能把图,看出点“门道”的,只看图表面意思,并不更深层挖掘“内涵”,还得是上小学的孩子,最低也得是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 宫西达也,一个侵略民族的后裔!难以置信的是他的“恐龙系列”温暖到爆棚……七本书基本没有几个生僻字,泽泽自己读几遍,泽妈不太清楚。泽妈陪泽泽读了一遍,时不时的热泪盈眶,书中插画风格,在不懂绘画艺术的泽妈眼里,类似于夸张用色偏暗的简笔画……总之泽妈喜欢色彩鲜明的画风,不喜欢如此单调的“暗黑”!故事跌宕起伏,与中国“大团圆”完美结局不一样,很伤感!但也很温暖! 当初只想买《火车头》,没想到捆绑销售《火车迷》,最终还是给泽泽买了,要想把《火车头》看明白,还真得先看《火车迷》,虽然有点绕,但真得按这个顺序来,这《火车头》拿到手后泽妈翻了翻,如果像以往和泽泽同步读书,这本书无论对泽泽和泽妈来讲都是不小的挑战…… 最终泽妈先做功课,重温历史,又查了资料,然后又请教了个在铁路工作的专业人士,确定查的信息是否准确……看过《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动画片的男孩们,一定会爱上《火车头》这本书,科普氛围很浓,但绝对不是单纯的“说明”,好多“拟声词”让你有种身临其境,随着火车头旅行的感觉!文字非常优美,插画栩栩如生…… 泽泽在读“中国载人航天科学绘本”之前,是先大致读了德国“什么是什么·珍藏版”的百科全书——《太空之旅》,简单读了《太空之旅》后,看到德国人做的科普书时所采用的高清真实图片,再读《飞船升空了》,《你好!空间站》,《我想去太空》绘本时,泽泽就更清晰的了解和理解了书中内容…… 一直以来,都觉得曹文轩的作品更适合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孩子及成人,似乎这个人压根就不会写,也不能写,更不屑写被N多国人误会幼稚且无聊,价钱还高的离谱的绘本……曹文轩到底写过几本绘本我不知道,到目前为止,我和泽泽只看过手中这本《永不停止的奔跑》,泽泽很快自己看完了,做为睡前故事又让泽爸给讲,泽泽的老爹看完后惊叹:这是我看过的最感人的文字……写的真是太好了,太震撼了! 《永不停止的奔跑》,一直“奔跑”的是一只在一对年轻情侣新婚当天他们收养的小小的可怜的叫“毛毛”的流浪狗……这对夫妇并没有白头偕老,争吵了许多年后他们的感情走到了尽头,天各一方。但毛毛并不懂人类的悲欢离合,它只是舍弃不下它心目中的他和她,于是不分昼夜,不管春夏秋冬,拔山涉水,穿梭于两个人居住的城市,只为见到他和她…… 对于毛毛,泽妈感觉它更像是现实生活中离婚双方的孩子,两个人的感情没了,但孩子还在,似乎最受伤的是那个无辜的孩子……在读到“荒野看不见了,看见的只有大雪和被大雪覆盖的大地。”毛毛蹲了下去,任由大雪向它落下。大雪淹没了它的肚皮。大雪淹没了它的脊背。大雪淹没了它的嘴巴。大雪淹没了它的脑袋。现在它只有两只眼睛还露在外面。毛毛不想再动弹了。”时,泽泽看到毛毛闭着眼睛躺在雪地时无比伤感的问泽妈:毛毛是死了吗?是冻死了吗?是累死了吗?故事的结局是男主人公病逝,渐渐老去的毛毛,再也不必奔跑于两个城市之间,女主人公看到毛毛嘴里叼着的白花眼泪顺着鼻梁不住的流淌下来……其实很多时候人们都是花落时才知道花开的美丽…… 中俄两位安徒生童话获奖者强强联手推出的这本《永不停止的奔跑》绘本,无论大人和孩子都值得一看。 泽泽深情讲述《永不停止的奔跑》 《小白找朋友》这绘本泽妈看了三四遍,仔细阅读了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的书评,我感觉他就是写给泽妈的,我承认自己的智商到了怀疑人生的地步,一个简单的绘本连滚带爬,看了三四遍还没理解透彻。 泽泽说:妈妈,书的名字叫《小白找朋友》,那就是围绕找朋友这件事情,还有你仔细看前环衬(泽泽称:书前硬壳)和封底,有朋友的人是“成群结队”的,只有小白没找到朋友,他孤零零一个人,后来他主动寻找到了朋友,然后他和他们也是一样“成群结队”了…… 关于“幻想朋友”小白,泽泽不认为是孩子脑海中想像出来的,他认为“小白”就是书中真实存在的“人”……还有关于儿童心里学概念“幻想朋友”,泽泽直到现在为止自己在家玩儿时,偶尔也“自言自语”和他的“幻想朋友”交谈,在更小时泽泽几乎没有一天不和“幻想朋友”打交道的,那时泽妈感觉特搞笑,偶尔会问:宝宝在和谁说话呢?泽泽基本是笑而不答,然后腼腆的说:不告诉你……如果泽妈早知道有这么一个“幻想朋友”——儿童心理学概念,那会儿一定不会打断泽泽那坏小孩儿的自言自语,让他“幻想”去吧! 《神奇校车》先从20册桥梁书开始——12册图画书——3册人文版,按照这个顺序看起来会比较好理解,泽泽是按照图画书——桥梁书——人文版看的。图画书版神奇校车之《科学博览会》在第40页有一处排版错误,导致语句不通顺,还有书中提到两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她和丈夫皮埃尔发现了三种放射性元素,泽妈怎么记得是两种,镭和钋,求第三种答案!人文版神奇校车《弗瑞丝历险记·城堡大进攻》是泽泽最喜欢的,泽泽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真正的城堡……人文版神奇校车《弗瑞丝历险记·埃及大旅行》泽妈本以为泽泽会好奇“金字塔”或者“木乃伊”,泽泽对泽妈所猜,根本就不感冒,泽泽好奇为什么埃及人要说阿拉伯语,埃及的儿童也要说英语……通用程度最大的英语,埃及儿童自然要学,包括霸权主义英国的殖民地美国人也说英语,泽泽想不明白现代的埃及除了世界通用语言外,为什么不说自己的母语(泽泽认为是“埃及语”)而说“阿拉伯语”,古埃及有自己的象形文字,随着历史变迁,外族文化入侵,当今埃及后裔大概不足百分之二十,自己的文化竟丢失了,这和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有点相似,我们有段时间也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丢弃,好在我们不断的找寻……神奇校车桥梁书版《回收利用》,我们所在的城市,关于垃圾分类系统根本就不完善,形同虚设,我们基本对生活垃圾不分类一并丢到垃圾箱,好在有拾荒人为了生计将有用的东西“拣”出来……我们在家里做的最好的“回收利用”是将严重白色污染的塑料袋,重复使用!还有洗脸洗手洗衣的水二次利用——冲马桶!将正面“涂鸦”过的纸,背面偶尔当“演算纸”…… 《神奇校车》系列涵盖天文,地理,历史,生物,化学,物理,医学,古生物学......这部科普系列童书开启了无数中国孩子的科普启蒙,遗憾的是作者乔安娜.科尔于年7月份因病辞世。 可怜杜甫“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己居住的环境如此恶劣,仍然心心念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半个世纪前《还能挤下一个人》里的拉奇一家在暴风雨来时,只有两间房的男主人拉奇,他大喊路过的行人进屋避雨。 “我的房子大得很,大家伙儿快进门,还能挤下一个人……”不断有人挤进去包括拉奇和妻子及他们十个孩子在内的十二口之家的两间屋子……补锅匠找到了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茶女找到了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兵士找到了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两间房不堪重负,被不断挤进去的人,挤垮掉了,所有的人在废墟上做出了一个决定: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他们要重新给善良的为大家提供遮风避雨的拉奇一家盖所大房子! 《造梦的雨果》全书页,貌似有一半左右是插图,文字不是特别多,不知为什么泽妈一翻到铅笔素描的插图时,总是条件反射看看铅笔里的石墨是否蹭到手上。关于“造梦”,泽泽一直追问是怎么一回事,泽妈还真不知道如何准确的来讲什么是“造梦”,就告诉泽泽有“做梦”,“梦想”,“想象”……列举了一大堆和“造梦”沾边的泽泽能理解的话…… 这本书最抓泽泽心的不是“造梦”,是雨果的父亲在博物馆里发现一个坏掉的机器人,钟表匠出身的雨果父亲想修好机器人……然而在修理机器人时雨果父亲丧生于博物馆离奇的大火中,父亲去世后雨果固执的认为修好机器人,就可以得知父亲留给自己的“信息”……泽泽则固执的认为修好机器人,可以找到烧死雨果爸爸的真凶,泽泽这想法贯穿了半部书,泽泽坚信修好后的机器人会写下谁烧死了雨果的父亲,泽妈怀疑这孩子是看了“福尔摩斯”产生的“造梦”。泽妈特别关心那个造梦孤儿雨果的命运,父亲过世后没有书可读,酒鬼克劳德让雨果帮他修理车站的大钟,不但常常不给他饭吃还让他学偷东西,雨果出错后不但打他还让他睡地板……雨果不但拯救了曾经制造机器人,开魔术剧院做电影在战争爆发竟争中失去一切,颓废的烧掉昔日布景服装,被迫把电影胶片卖掉(买家化了胶片做鞋跟)开玩具店一蹶不振的乔治·梅里爱……同样振作起来的乔治·梅里爱,欣赏吃苦耐劳,克服重重困难修理机器人的雨果,他除了收养已去世、曾经是他电影摄影师的女儿,还收养了12岁的雨果,不但让他重回校园,还成就雨果魔术师和用钟表零件制作机械小动物等一系列“造梦”……泽泽还看了因此书改编的电影《雨果》…… 今天雷达,DGPS,AIS等等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取代了航海史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灯塔……《你好灯塔》泽泽在读这本书时,看到高高的圆柱形灯塔时很是好奇,这本书讲的是以煤油灯作光源,早期的灯塔及守塔人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刚开始阅读时泽泽并不明白灯塔的作用,他想不明白守塔人为什么要一个人在塔上生活,读着读着当发生“海难”,守塔人去搭救水手时,泽泽认为守塔人因为在高高的塔里“站得高看得远”,所以看到“海难”时,才能出手相救!翻着翻着,泽泽看到了塔顶部的光源,认为灯塔是晚间给出海的人“照亮”的,这个答案虽不能完全概括灯塔的作用,但也说出了灯塔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泽泽问中国有灯塔不,泽妈告诉他中国还有很少的灯塔,泽泽想长大“钻”进灯塔好好看看…… 孤独的守塔人,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昨天的事情:擦亮透镜,注满灯油,修剪燃过的灯芯。按时上好保证塔灯旋转的发条,记灯塔日志……守塔人的生活因他妻子的到来,以及他们孩子的出生变得不再枯燥寂寞……最终科技的力量颠覆了原始的“守塔”,守塔人一家三口离开了灯塔,离开了小岛…… 《你好灯塔》作者和绘画都是苏菲.布莱科尔和《小熊维尼》绘画是同一人,对于绘画一窍不通的泽妈,总感觉这两本书的插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云端旅行》的插画作者是年《寻找维尼》和年《你好灯塔》凯迪克金奖获得者苏菲·布莱科尔。 此书讲述的是人类第一次乘座气球飞跃英吉利海峡的真实故事,与以往我们接触的“第一”人物性格及品德迥然不同!比如,我们的铁路之父——詹天佑,比如我们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再别如我们的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等。这些“英雄”,这些“第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最“完美”的形象!而《云端旅行》里的两位主人公,内行会驾驶气球的布兰查德,穿上金属背心以超重为由,不让外行花钱买他设计的气球,杰弗里斯医生乘坐!理由是两人都想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人”!万般无奈,两个自私且嫉妒彼此讨厌对方的人一起乘坐气球,即将出发时,两人还在为到达法国时谁第一个钻出气球而争论不休!气球起飞后,两个彼此讨厌对方的人,起初相处的十分不融洽。促使他们“合作”的是氢气球往下降落,此时他们并没有到达目的地,他们随时会落水被淹死,为了减缓下降的速度,他们将气球携带的物品及身上穿的衣服,除了短裤全部抛到海里,在慌乱中医生杰弗里斯竟把自己的救生衣也扔到海里了!“好,那现在把我的这件也扔下去。”当我们读这句话时,感觉到了“掷地有声”!两个人“合作”灾难从天而降时,竟化险为夷,气球不但没有掉入海里,两人齐心协力生存下来,还成功的穿越了英吉利海峡,最后两人携手一起走出气球! 泽泽看到两个穿裤头的男人握手时大笑,看到两个穿裤头的男人往海里撒尿时爆笑…… 《小猫咪追月亮》花了17.5元给泽泽买了那本薄薄的小册子,纯粹是冲演员黄磊女儿——黄多多(黄忆慈)翻译而买!故事情节与中国的《猴子捞月》有相似之处…… 抛开故事情节,泽妈除了羡慕嫉妒别人家的孩子——黄多多,竟可以在12岁时翻译凯迪克金奖图书(获此殊荣作品全球80余部)以外,心如止水!别人家的孩子终究是别人家的孩子,像泽泽出生在普通的老百姓家,基本不可能成为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但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贫二代!做为贫一代的泽爸妈,目标很明确,希望泽泽将来不是一个道德品质恶劣的孩子,希望将来他走高考的独木桥时不掉下去淹死……仅此而已! 从不奢望泽泽成为“黄多多”,黄多多是贫二代无法复制的,黄多多母亲是北电毕业的孙莉,老爹黄磊北电表演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演员,导演……这么强大的基因组合诞生了黄多多,百度下黄多多,不单单有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还有至关因素——金钱的堆砌,她优秀背后用的金钱是贫一代父母穷其一生都赚不来的!但现在中国贫一代的矫情父母却要培养富二代,醒醒吧!是时候醒醒了! 从泽泽上幼儿园时,我就发觉有好多家长特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aguaa.com/mnggk/6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神一样的存在尼古拉middot特斯拉
- 下一篇文章: 张震,春晚最亏欠的那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