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点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paisufa.com/

春秋时期,吴国阖闾元年(公元前年)伍子胥构筑苏州城,至今多年来城址从未改变,世所罕见。

位于苏州古城西南角的盘门,是春秋时期的吴都八门之一,也是全国现存唯一的水陆并联城门。

盘门景区内除盘门,还有吴门桥、瑞光塔,为“盘门三景”。

城门内有一座纪念伍子胥的伍相祠,曾“凡入城者,必敬礼之”。

某日,顶着烈阳想去探访一下唐伯虎故居,结果因其所在的桃花坞历史片区正在修建而不得入内,转道去网师园的途中,发现导航显示苏州织造署旧址就在附近,就顺道寻访一番。

当年康熙帝六下江南,在苏州时的驻地——苏州织造署旧址,已成为如今的苏州第十中学校舍。

曾经苏州织造署的第一任织造史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曹寅在这里待了一年后就被转派到南京。接替曹寅的是他妻子的哥哥李煦,其在此任职长达29年。另外杭州织造史也是曹寅的亲戚。。不禁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园林。北宋文人苏舜钦,自号沧浪翁,被贬后建造了沧浪亭,园名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沧浪亭和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苏州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园林,合称“苏州四大名园”。

相比其他热门园林,这里人少清静。尤其是入口处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景致,让人还未入园便已见景。

山顶沧浪亭的柱子上,有上句出自欧阳修、下句出自园主苏舜钦的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小巧精致的可园,与沧浪亭一水之隔,北宋时系沧浪亭的一部分。早先因“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取名为“乐园”。后又以“行乐不可训也”更名为“可园”。这是苏州现存唯一一座书院园林,民国时期曾为图书馆。

位于沧浪亭马路对面的苏州文庙,始建于北宋年,也是如今的苏州碑刻博物馆。那时,范仲淹改革旧制,将官学与祭祀孔子的庙堂合为一体,形成左庙堂右学堂的新格局,此后各地开始效仿。

据说里面竟收藏有四大宋碑:《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及《平江图》,可惜因近期在维修而未能入内一睹真迹。

艺圃,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年),在苏州众多著名的园林中算较小的一座,如小家碧玉般隐在巷子深处。

在疫情之前,这里还曾是当地人品茶的一方城市秘境。如今在疫情期间,这里取消了当地人的茶座,游客也不多,正好可以独自静静地品味苏州园林的韵味。

相比其他苏州名园,这里显得更精致和更有气质。而这座园林的气质就像其曾经弃政归隐的三位主人——宁可闲居江湖之远,也不再孝忠庙堂之高。

全园山水布局简练,细部处理古朴典雅,无繁琐堆砌做作之感。个人认为,这是苏州园林里最典雅最精致的一座。

江南的园子里,连垃圾桶都如此秀雅。

耦园,是苏州园林中最浪漫的一座园林。清同治年间,园主沈秉成在人生低谷时遇上了才女严永华,两人情投意合,一起在此园中隐居。因住宅区居中,花园区分布在一左一右,行成了莲藕形状的建筑群,因此园主将此园取名为“耦园”,也有“佳偶”的寓意。

耦园没有拙政园、狮子林的嘈杂,很适合想要静静品味苏州园林的游客。据说园内的吾爱亭是严永华当年弹琴的地方,旁边便是沈秉成听她弹琴的听琴轩。

若没有园林,苏州便不是苏州。一座古城,半城都是园林,真的不是虚言。

位于苏州刺绣研究所内的环秀山庄,又名颐园,这座以假山为主的古典园林,很容易被人忽视。

园内的巨型假山,由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用太湖石堆叠而成,被公认为是中国园林现存假山中的第一佳构。

这里,山为主,水辅之,园虽小且建筑也不多,却极有气势。戈氏叠山堪称一绝,占地不过半亩,然咫尺之间,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易。湖山池水、树木建筑,布局巧妙,融为一体,“山形面面看,山景步步移”。

五峰园,是整个苏州园林里最小的园子。不但小,还很小众、隐蔽。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相传为文征明的侄子所建。

小园不大,胜在清静。因园内有五座别致的太湖石而得名。

太湖石中的精品。

怡园,是清光绪年间的一位叫顾文彬的富绅所修建的私人花园,在苏州园林中建造得最晚,所以得以博采诸园之长:沧浪亭的复廊;网师园的水池;环秀山庄的假山;拙政园的旱舫……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今闻姑苏,才识风雅这般。

在苏州,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而昆曲,则是可以听的园林。

隐在苏州老城巷弄深处的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这座可夜游的江南古典园林,无疑成为了夜晚姑苏城里极优雅的一处所在。夜间的网师园诗意画意,江南的古典园林与实景昆曲表演完美融合,极具地方特色。

“良辰美景奈何天,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一曲最经典的《皂罗袍》,让人仿若穿越到汤显祖的《牡丹亭》梦境……这里令人不仅仅感受到六百年昆曲艺术的美,更让人沉浸在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江南风雅里。

那一片姑苏城垣,阅不尽千年繁华;那一处深巷小院,网不住月到风来……游园,入梦……

姑苏千余载,昆曲六百秋。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也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戏剧源头之一,而其发源地正是苏州的昆山地区。其唱词典雅,韵律优美,融合了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是追求意境的东方艺术杰出代表。

自明朝起,昆曲便开始风靡全国,那时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文人雅士,莫不喜爱昆曲,《桃花扇》、《牡丹亭》……多少爱恨情仇就在百转千回的唱曲中上演。中国汉民族的古典诗词本身就足够美,再配上温婉糯软的水磨腔,于是,这世上最软糯的语言和最风雅的腔调,哪怕历经久远时光,那些百年前的弦音曲韵和爱恨情仇,依然触动了听者的心。

位于平江路历史街区的中国昆曲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集昆曲的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这里有苏州现存最精美的古戏台,还有清乾隆年间的手抄本《牡丹亭?游园》,精雕细琢的红木戏船模型等。

在这里还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戏曲艺人们所使用的工尺谱。相比如今常用的简谱和五线谱,以文字为主的工尺谱看起来很烧脑……但不论是简谱、五线谱,还是工尺谱等,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们,为了记录和传承那些美妙的乐音,也是使出了洪荒之力。。

柔声细语、不慌不忙、足够慢……在山塘昆曲馆,可以真切地感受体验一番传统的戏班场景和这绝美的昆曲装扮。

姑苏烟雨,月台花谢,锦瑟年华谁与度;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且以欢喜慰风尘……

苏州,曾因京杭大运河而成为万商云集的繁华之地。时至今日,当夜色降临,华灯初上,古运河沿岸的万家灯光倒映在荡漾的水波里,与古城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胥门,也是春秋时期的吴都八门之一,现存城门为年重建,明清重修。与盘门同为苏州幸存的古城门。

春秋时期,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军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次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派人送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相传,伍子胥死前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城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怎样灭亡。”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所灭。

有别于吴侬软语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在经济开发区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苏州。

金鸡湖一带是苏州的经济开发区;而独墅湖周边则高校云集。所以,当地人也把金鸡湖和独墅湖趣称为“经济湖”、”读书湖”。

位于金鸡湖畔的诚品书店,是炎热午后的一个好去处。这是台湾诚品书店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店,除了书,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俨然就是一座“现代美学生活馆”。

在苏州的日子,恰如一本泛黄老书中的人生,平和而温婉。在苏州,也总要住上一段时日,才能更真切地感受一番这沉浸了千年的江南韵味。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苏帮菜,那就是:“时令”。不时不食,是苏州人几千年来恪守的饮食法则。比如,春天里要品碧螺春;夏日里要吃清炒虾仁;秋季要蒸一锅大闸蟹;冬日里则烧一坛母油鸭……

苏州人的一天始于“早面”。陆振兴的面条做得很用心,最不能错过的是他家的招牌枫镇大面。

炎炎夏日里,苏州人对绿豆汤的痴迷,创造了一份独特的苏式美味:在清爽的绿豆汤里加入一团香甜的糯米饭,配入蜜枣和果脯丝,再放少许绵白糖和糖桂花,清甜可口。

还有松鼠桂鱼、响油鳝丝、碧螺虾仁……在诱人的苏式美食面前,长胖,也是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捂脸)。。。

这年夏日的姑苏城,是园林中的一池碧水和廊下的一阵微风;是雨打的芭蕉和摇曳的荷;是攀满白墙的爬山虎和几方嶙峋的太湖石;是一道正合时令的苏帮菜和一杯清甜香糯的绿豆汤……

仿若一场穿越之旅,当时光慢慢地流逝,很多东西也在逐渐地被遗忘,所以,谨以此文,纪念的夏季,在苏州的那段慢时光。

苏州自助游攻略

一、交通:

1、飞机:距苏州较近的机场有无锡苏南硕放机场(坐地铁2号线到苏州)、上海虹桥机场(坐动车约30分钟到苏州)。

2、高铁:到上海方向的高铁或动车基本都要经过苏州站。苏州站乘地铁2号线(桑田岛方向)1站就到山塘街。

二、景点介绍:

1、拙政园、狮子林、虎丘、留园、苏州博物馆已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游客需通过网络提前实名购票,持身份证或短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aguaa.com/mnggk/4167.html